中国最牛B的家具厂家达芬奇倒霉了,故事的大概就是消费者自己花费几十万买的所谓意大利生产的床,原来是厂家在国内生产的,然后再出口到意大利,然后再进口到中国。在国内生产的成本是3万,绕了一圈后,价格是30万,于是消费者怒了。家具厂家负责人危机公关,新闻发布会试图通过将产品线分而治之,将损失降低到最小,又试图通过眼泪获得媒体和消费者的同情,但是看来这招并无力改变这个现实。
记得以前有本特火的小说叫《达芬奇密码》,具体说什么的,我记不住了,大概就是悬疑吧。实际上这次家具的事件,只是中国现在部分奢侈品市场的一个缩影。我们中国的消费者一直在试图欺骗自己,这需要商家配合。因为我们要的是那个品牌的感觉和价格带给我们的心理安慰,我们认为高价格一定代表着高品质,我并不否定这个规则大多数时候有效,但是究竟那么高的品质配合的价格究竟应该是多少,我们谁问过呢?
先不说这个达芬奇家具,即使如普拉达、寇弛等奢侈品,你去真的查查,它的产地真的是在法国或者美国吗?即使如lv,又能怎样呢?也许就一个拉链或者一个纽扣是在国外装上的。再说说服装,巴宝利一件女士衬衫在国内某纺织厂生产,价格不到200元,可是它的售价呢?一个39块钱的大背心,贴上leecoper的标志,价格就是390元,我们愤怒过吗?没有。我们对老外是那么的包容,我并不反对客户对达芬奇发难,可是我们什么时候敢对lv等国际奢侈品发难呢?为什么香奈儿在中国出售的香水每瓶只放5滴香精,而在欧洲生产的却放30滴呢?所谓的富豪或者有钱人,我们知道我们在花钱买什么吗?商家有时候也是消费者惯出来的,如果不是有人去买那些30万的床,达芬奇敢吗?在消费奢侈品的时候,我们问过自己吗?我们究竟对这个产品了解多少,花这个钱的目的是什么?
也许你真的过了算计着花钱的年代,也许你真的财大气粗,那就多点包容。为什么我们能对老外宽容却不能对自己人宽容呢?如果我们真的要搞清楚产地这个模糊的概念,那么我们的记者是不是也去研究研究国外奢侈品对中国市场是不是同品质的?是不是真的在国外生产?如果我们认为中国产的就不能这么贵,我告诉您,您买的东西很多不止翻了10倍,只不过您不知道罢了。
今天我写这篇文章不是为达芬奇开脱什么,而是想说明一件事:我们一定要清楚,我们花钱买的是什么?这是我们不当傻子的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