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房产 |
分类: 战江湖——操盘自白 |
最近闲着没事看了两场湖南卫视快乐女生的比赛,很是偶然的是都赶上了曾轶可的PK,第一次她把评委PK走了,后来她PK走了若干选手,我实际上对这个女孩没有任何意见,只是对所谓的以高晓松为代表的某些专业人士的观点有自己的看法。按照他们的理论:尽管曾轶可的唱歌总是跑调,但是她的歌都是自己原创的,并且歌词不算差,所以他们要坚持将她留在这个舞台上。
为了显示自己的用心,我好好的听了曾轶可的几次歌唱,说实话除了刺耳我感受不到任何享受。我不知道是不是因为我不够专业。今天因为看比赛,我发现了一首自己很喜欢的歌《火柴天堂》,于是我上网开始搜寻,发现了分别有以下人唱过:熊天平、齐秦、动力火车、尚雯婕。这是最有名气的几个,还有一个曾什么的和这次15强快女的王志心,我依次把他们唱的都听了一篇,发现自己最爱听的还是尚雯婕唱的,而其他人的我没有任何感觉,谈不到难听,但是很难唤起我对歌词描述场面的假想,很难让自己融入到那个环境中,很难感受到一个自己温暖自己的人心的歌唱。为什么同样一段歌词,不同的人唱出来会有如此差异的效果呢?这就是我反思之后,决定写这篇文章的目的。
人切记忘记原点,所谓的专家往往愿意为了显示自己的专业而专业;我们练剑不是为了比赛,而是为了杀人,就像阿飞的剑,傅红雪的明月刀,他们不需要所谓的招式,更不需要去探讨他们是不是原创,但是他们一出人死,江湖相信的是结果,而不是过程。今天我们这些歌手登台比赛,我希望所有的评委应该明白的是:所有的快女在未来不是给专家们唱歌听的,而是给普罗大众听的,她们的歌是不是原创,她会不会弹吉他,这些都不是最关键的。最关键的是大家听她的歌是一种享受,如果大部分人都对某个歌手的歌充满了痛苦,请问那她的原创又有什么价值呢?所以曾轶可变成了“争议可”,不是她是不是一个好女孩,而是两种价值观的碰撞,是以市场为导向的价值观和以原创为导向的价值观的碰撞,当然现在的赢家肯定是湖南卫视,原因是连我都在这里宣传这个栏目,我甚至怀疑曾轶可本身就是湖南卫视的一个阴谋。
说到这里还是回归一下自己的本行,我们做营销的,考核的标准就是销售目标能否实现,我相信每次动作都会有不足之处,但是关键是结果,我们不能为了过程而过程。比如一个过程花费100万和1000万,经历1个月和3个月的结果都是一样的,那么作为搞营销的我们就不能仅仅为了实现自己所谓的“过程的美丽”而浪费时间和精力。这就跟唱歌一样,我们只要打动观众,至于我们是不是原创,是不是拿着吉他上台,这并不重要,我们需要的就是迎合,让客户觉得我们歌是最好听的,这就够了。
马云说:为过程鼓掌,为结果付费。这看上去很功利,但是这是真理,企业就是这个样子,同样歌手也如此。我这些年养成了一个习惯,做任何事情我都会问自己我的目标是什么?我要到达什么目的。这也是我谈客户,做策略的基础。看了两场快女,听高晓松吹了半天牛B,我发现这不是歌手大奖赛,而是中国保护原创音乐大赛,呵呵!亏了他没做策划,否则开发商得杀了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