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人可以有理想但不能理想化

(2008-06-04 23:50:38)
标签:

跟着火炬看中国

赢在中国

职场精神

财经

       尽管昨天很累,但是还是坚持看完了《赢在中国》的总决赛,第三季的比赛和第二季一样,没有什么精彩,以至于总决赛也没什么亮点,但是评委的很多话却让我产生了巨大的震动。

昨天评委很多,哪一个都是中国企业界的精英,我没有资格去评价他们的好坏,但是我有权力说:昨夜我喜欢谁或者说不喜欢谁。

让我最敬佩而又害怕的评委:柳传智,他看问题的准确程度极高,而且语言简短精练,并且明显在事前做了充分的准备;目光中充满了智慧与杀气,我相信作为他的下属,如果当他不笑,仅仅用目光看着你的时候,你就会感到冷,他绝对是教父级的老板。在昨夜他说了一句话让我现在依然难以忘记,那就是:人可以有理想,但是千万不要理想化。

我已经大学毕业了11年,做了9年地产,2年汽车设计,就是到了现在依然有时候在理想和理想化之间游离。比如我的理想是成为中国房地产领域营销战略设计的顶级高手,但是如果我认为自己只要努力学习,不断拼搏在10-15年之内就有可能实现这个目标那就是理想化。因为要成为所谓的“顶级”有太多的不可控,成功=天赋+勤奋+机遇,其中尽管机遇只占到20%的份额,却起着80%的作用。如果不能正确面对这20%,那么我就会觉得理想破灭,失去奋斗的动力,而结果是离成功越来越远。

再比如我们公司的很多员工,在进入公司之前,哭着喊着学策划,据说愿意为此奋斗三年,可是很多坚持不了半年,就离职了,而根据我掌握的情况,他们还在干这行的基本很少,就是有几个恐怕路会走的更艰辛。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我想大多数有理想的年轻人在确定了目标之后,自己都为自己设定了时间表,并且自己也设计好了进入公司之后可能面对的工作,甚至细致到老板如何带领他,他会在什么时间取得老板的信任,如何登堂入室,如何鹤立鸡群,结果上班半年,发现所有的一切都跟自己想象的不一样,于是认为自己的理想是错的,应该放弃,重新选择自己的理想,实际上,现在看来,不是他们的理想错了,而是他们实现理想的路径被理想化了。

无论是我还是很多年轻人,或多或少的都会存在这种问题,高估自己的能力,低估客观环境和机遇的重要,按照自己想象确定人生的路径,如遇到困难,转身就走,这现在看来就是把人生想的单纯了。

我曾经总是重复许巍曾经说过的一句话:只要人不太笨,任何一个事情只要坚持十年,总会有些成就。今天我用这句话鼓励自己,博策堂创业已经6年了,我们绝对不笨,也许我们现在发展的速度没有自己预想的那么好,但是我会继续坚守自己的理想,忘掉理想化的发展路径,用脚而不是用想,走出一条真正的路,哪怕这条路弯转曲折,哪怕用心血染红小路,我们深信总有一天我们会有成功的微笑。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