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曹植迫害的才子流丽的悲壮谱成绝唱
文/梦光情雨
曹植,字子建,沛国谯(今安徽省毫州市)人。三国曹魏著名文学家,建安文学代表人物。魏武帝曹操之子,魏文帝曹丕之弟。后人因曹植文学上的造诣而将他与曹操、曹丕合称为“三曹”,南朝宋文学家谢灵运更有“天下才有一石,曹子建独占八斗”的评价。
曹植自幼颖慧,十余岁月便诵读诗文、辞赋数十万言,出言为论,落笔成文,深得曹植操的宠爱。曹操曾经认为曹植在诸子中“最可定大事”,几次想要立他为世子。然而曹植行为放任,不拘礼法,屡犯法禁,引起曹操的震怒,而他的兄长曹丕则颇能矫情自饰,终于在立储斗争中渐占上风,并于建安二十二年(217年)得立为世子。建安二十五年,曹操病逝,曹丕继魏王位,不久又称帝。
曹植的生活从此发生了的变化。他从一个过着优游宴乐生活的贵族王子,变成处处受限制和打击的对象。公元226年,曹丕病逝,曹叡继位,即魏明帝。曹叡对他仍严加防范和限制,处境并没有根本好转。曹植在文、明二世的12年中,曾被迁封过多次,最后的封地在陈郡,232年12月27日曹植逝世,卒谥思,故后人称之为“陈王”或“陈思王”。

情兼雅怨
体被文质
是因为树太高么
才有那许多悲风的浩荡
悲风的韵调
反倒五色相宣
八音朗畅
散乱的马蹄织入剑气的不平
白马背上卸落夕阳的苍茫
一鞭抽出盘结的罗网
去歌咏洛神的仙姿
听翠琅玕的玉音
看红珊瑚的灵光
在时间挥霍不尽的流淌之外
你站成一株苦涩的思想
不是渺渺吹入云
而是
低头走出魔鬼的峡谷
昂首步入了人的广场
如风筝上的斑丽,白马背的金鞍,葱蕤的少年时代,曹植有过.
少而好赋,才情脱颖,清远雅正,所著繁多.青年时颇得其父曹操爱重,拟为太子,终因任性而行饮酒不节作罢.
一个被迫害的才子形象.把流丽的悲壮谱成绝唱.
权势的欲壑里燃烧猜忌的野火,竟使亲情不亲,手足无情,豆萁相煎.其兄曹丕当政后,曹植屡遭贬抑,以至块然守空,饥寒备尝,于汲汲无欢中41岁而夭亡.
曹植早年诗或"但美遨游,不及世事",或歌咏游侠,颂赞扬声边塞的爱国激情,抒发对于壮烈事业和英雄生活的憧憬.后期的痛苦遭际则培育了曹植的慷慨之音.那"丈夫志四海"的壮怀,"心悲动我神"的感愤,"羲和逝不留"的嗟叹,耸起了遒劲清拔的建安风骨.奇高的骨气,华茂的词采、比兴寄托的诗艺、曲妙隐微的遐思,达到了"骋我迳寸翰,流藻垂华芬"的境界.
对艺术的追求,如夸父逐日,插地的笔管,长成手杖,发芽了,结出桃子,红润润,青涩涩的,甜?酸?
神话不会绝版.
桃花汛似的诗,在人间.
面对他,犹如坐在窗前.
曹植的《洛神赋》最引人驰想.曹植托神寄意,倾诉其爱慕与神往和理想破灭的悲苦心境.或许这一美的精灵,也是其心中意象之所属.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