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15个北邮人
15个北邮人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15,589
  • 关注人气:10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电影■马背上的审判与鸡犬不宁的现实by punkerzm

(2006-11-16 09:01:03)
分类: 文化·阅读·电影C.R.M

食言了,之前说过要停写评论一段时间,但是看完《鸡犬不宁》,欲望就来了,为了压抑这个欲望,我愣是看了六遍。本以为压抑住了,可等到看完《马背上的法庭》,不行了,我不能再看第二遍,一定要说一说。

还是汉语电影好啊,还是现实主义电影好啊,还是有技术背景的靠谱的人拍出的电影好啊!这样的电影,亲切,没有距离感。你清楚的知道,那些事情,确确实实的发生在这个国家里。你可以清楚的看到,创作者把这些形象,这些故事,明明白白的摆在荧幕上。高超的艺术技巧,在现实的背后,悄悄的,悄悄的流动,不露痕迹。

有人把鸡犬不宁去跟疯狂的石头比,说是既石头之后又一黑色喜剧,这是多么可笑的一种比拟啊。鸡犬不宁比石头高超的地方,就在于他不是在炫耀技术,他是踏踏实实的在讲故事,而且因为踏实,所以他基本做到了乐而不淫,同时也基本做到了哀而不伤。疯狂的石头其实没有多少真正高深的了不起的东西,只是把各种小技巧,包括MTV里常见的技巧搬出来摆了一番。对于石头,我们公平的评价是,让人眼前一亮。毕竟这些年,中国电影因为几个大片,无论是商业上还是艺术上都变得混浊,元气大伤,所以石头的出现,让我们喝了杯去火的茶,神清气爽了不少。但是石头本身不是一部踏实的电影,它在喜剧里更像是个锋芒毕露的喜欢招摇的小丑,什么料都露了出来,第一眼很招人喜欢,但后味再品就相当乏味。

反观鸡犬不宁整个片,就如同里面的人物马三一样,苦眉苦脸,但智慧暗藏;热心,但是又浑身缺点,让人恨。你会为之捏汗,会为之微笑,也会为之感动。鸡犬不宁就是通过建立人物,建立生活,来达到反映现实悲喜的目的。如同我们自己的生活一样,我们在鸡犬不宁中看到的痛苦,不会伤人肺腑,致人死地,只会化作一声轻叹。而我们得到的欢乐,也不是前仰后合的捧腹,不必恣意而忘形,是心中美好愿望与剧情的小小契合,让人偷偷得意。这就是现实主义的悲喜,修饰而不夸张,因为对于我们绝大多数人来说,我们的现实,既不残酷,也不荒诞,我们的现实是有点尴尬的,是波澜不惊的。

为什么会波澜不惊呢?鸡犬不宁也给出了这个答案,那就是天理循环,因果报应。今年流行连环套,石头就是,鸡犬不宁一样,甚至更耐心,让每一个人由片头开始至片尾,完成了一次连环的回归。徐帆扮演的素梅的回归,小香玉扮演的马三老婆的回归,以及董团长撞死的回归,那个装了两万块钱的包的回归,刘兵向老婆认错的回归,都是回归。恢复排练传统名剧,是一种回归,而董团长死后,本已恢复排练的大家又要开始为生计重新四处奔波,这又是一种回归。这一切,都如同命运的单摆,离开了,还是会回来,偏离了,终究会归位,风吹过起了波澜,而那波澜又会无声无息退去。这种现实主义,是与普通百姓对于现实的理解相符的,所以是平凡的踏实的现实。我们高兴的发现,导演陈大明,去好莱坞呆了八年,没有学着拍花里胡哨的大片,而是能够用娴熟的好莱坞技法去拍我们中国老百姓自己的故事,这也是与我们普通百姓现实中对于电影的需求相符的,所以,他是踏实的靠谱的好电影人。

再说说马背上的法庭。马背上的法庭取材于南方周末03年的一篇摄影报道,那篇我是读过的。如果,马背上的法庭,忠实的,原原本本的将那个故事复述一遍,我觉得,它得到的那个威尼斯电影节地平线单元的奖,至少应该扣除一半。为什么呢?我们知道,电影是立体的,是最容易逼近现实的,这个逼近的现实,不光是它反映的那个故事的现实,更重要的是观众所存在的这个现实。它表现出的真情实感,不是片中人物的真情实感,而是看片的观众,所能体会到的共通的真情实感。所以,我们可以看到阿洛和老冯如同我们平时见到的两个犟脾气的人一样毫不示弱的吵嘴,我们能看到老冯早晨醒来发现自己掉了颗牙,难过的不知道说什么好。

李保田饰演的老冯,不是一个高大全式的人物,他没有顶着任何的光环,只是一个普通的法院干部,他孤独,寂寞,于是乖僻,倔强。常年边疆工作,让他有自己独特的一套工作方法,他有聪明智慧,但是不懂得用来疼惜人,他的注意力都在工作上了,但是这并不是什么了不起的优点。我们可以发现,导演借着阿洛和老杨的口表达了这样的不满,甚至最后,老冯坠落山崖的镜头里,仿佛都可以听得见隐藏的深深的一声叹息。真实的人物,平凡的尴尬的人物,才能唤起我们的真情实感与之呼应。不光是老冯,老杨,阿洛,以及每一个片中的少数民族,都是如此。

正如马克·穆勒在威尼斯评论马背上的法庭时所说的那样,这个片子既有纪录片的真实,又有故事片所蕴藏的极大的情感与相当高的艺术表现力。作为摄影师出身的刘杰,在每一处细节的处理上,都十分用心,我们没有看到什么起伏,但是片子却能让人感觉到很有节奏。这种节奏感来自于起承转合时的安排,来自于情绪,色彩,光线以及人物自身,这一点让我想起了秋菊打官司,但马背上的法庭,远比秋菊打官司难度高,它面对的是一片片空旷的山谷,在这里面做舞台,需要一种朴实的,看似笨拙的美学设计。我们看到,刘杰没用什么炫目的技巧,该长镜头决不着急马虎,该切决不拖泥带水。看完了,我们说不出是好看还是什么,但是就是觉得好,觉得真实,觉得被感动了。

并不是华丽的东西,看上去很美的东西,就是好看,就是好电影。朴素的,平实的,只要能够打动人心,一样也是好电影。我们常说,电影创作者表达的东西,被观众汲取到了,产生了感应,那么电影的目的就达到了。有时候,1200万美元所表达的情感还不如300万人民币那样深刻,那是因为,那样虚假的修饰的感情,即使在华美的乐章中,也不能引起别人的共鸣。与所有电影人一样,我们每一个观众每一天都生活在看似鸡犬不宁却平和沉稳的现实中,我们甚至比他们更清楚自己的生活,更清楚自己需要什么。睡在马背上做奥斯卡大梦的大片导演必将渐行渐远,如同被判了流放的徒刑,而留下来忍受现实喧嚣的人,才能够得到内中的宁静。

                                              2006年11月,Baton Rouge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