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生活Life |
六年前的这个夏天,北邮新视界信息技术工作室成立,她有了好听的英文名freshsky.net。六年后的这个夏天,听说院里要收回新视界的房子,换言之,新视界将没有一个实体的存在。
我对新视界是充满感情的,简单的说,没有新视界,一定就没有今天的我。2000年我来到北邮上学,进入大学的一个多月后,我毛遂自荐地进入了新视界,从那时起,新视界给予我了许多。
回忆总是一件让人心潮澎湃的事情。
我忘不了,熊辉当年带领着我们一众是如何一点一点地让freshsky.net的网站大受欢迎。
我忘不了,我们是如何加班为学校的各级部门用心地做着一个个网站。
我忘不了,在非典的时候,我们是如何坚持一天天地出着非典的号外,将非典的信息第一时间传送给广大的同学。
我忘不了,我们是如何在一拨拨同学的支持下,做着属于北邮人自己的刊物《北邮半月》。
我忘不了,在新视界的那间屋子里,我们是如何的彻夜奋战,才能和2000级几乎所有同学缔造《肆水年华》的感动。
我忘不了,新视界是如何一腔热诚地为院里做新版的网站,拍宣传片,做着各种活动的支持。
我忘不了,当新视界的网络电台freshradio开始播出,当新视界的《大话北邮》节目开始播出,我们是如何的开心与激动。
我忘不了,在母校五十岁生日到来的时候,我们的手绘明信片,手绘地图大受好评。
我忘不了的还很多,所有这些,都是六年以来,新视界人前前后后百余名同学一同努力的结果。此刻,他们有的在CMCC,有的在郎讯,有的在微软,有的在IBM……我想说,六年以来,新视界一如既往地坚持着创新,一如既往地用心。
过去的一个学期,新视界并没有实质性的做什么,因为其主要成员在一路狂奔,投入到青檬网络的建设中,他们希望可以站在一个更好的平台,从外界吸取更多的资源,从而可以回过身来,让新视界发挥出更大的作用,给自己的师弟师妹们建立一个更好的创业创新的空间。
然而,还没来得及我们喘口气,还没等到我们回身,有人说,算了,房子收回。
关于院里房子紧张,我们完全理解。关于有人想“占着房子不干活”,我们更加理所当然地完全理解。我们从未奢望有人会“雪中送炭”,院里能提供“房子”的支持,我们已然感谢万分,即便在新视界最困难的时候,困难到没钱截桶装水的钱的时候,我们依旧咬牙挺过,用了两个通宵挣了700元钱度过难关。
六年以来,新视界一直想着不要给院里添乱,自立更生,用自己的辛勤劳作换来些许收入再把这些收入用到日常运转和为北邮人提供更好的服务当中去。这一点,我们问心无愧。
今天,我想说,我们应该洒脱一点。我们可以放下,也许一些时间以后我们还可以拿起,六年来,新视界给予我们已经很多,我们要感恩,也要向前看。
关于院里的决定,其实没什么好说。每个人都不容易,我们也不好讲别人可以站在新视界的立场上去想想如何给予他更好的支持,而不是“能用则用,不能用则关”。
回想六年的所作,我想新视界是对得起学校,对得起院里的。
当然,此刻,我们想感谢电院徐老师和顾老师两位前辈,没有他们六年前的支持,就没有新视界。对于他们两位老师,我们愧疚的是,没能够做的更好。同时,也要由衷感谢学校各级领导对于我们的支持。
就说这么多了,有些东西说多了就没意思了。新视界还有价值几万块钱的手绘地图,我想既然院里要收回房子,那不如我们把这些精心制作的北邮手绘地图捐出来,通过学校团委,送给今年九月即将入学的新生,让他们可以对北邮在明光桥下的这方所在有个感性的认识,也让我们对新视界有个念相。
至于其它,没有什么好讲,我们服从院里的安排,会尽量抓紧时间安排好善后事宜,配合好——把手放在左胸,freshsky已经烙在心中。
中国人喜欢讲好合好散,还好,电院,我们两不相欠。
钟永健 2006.7.7
后一篇:生活■动物世界 by 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