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游戏■游戏论道(2):当游戏里有了爱情 by leeforce

(2006-01-19 22:27:45)
分类: 游戏Game

游戏■游戏论道(2):当游戏里有了爱情 <wbr>by <wbr>leeforce

爱情。我们的世界里不能没有爱情。如果没有爱情,则我们可能会不幸福,人类的繁衍可能会出问题,甚至男人或女人的存在本身可能都会失去意义。 

爱情。我们的虚拟游戏中往往出现爱情。当爱情出现在游戏中,它可能是一个背景、一个条件、一个难题、一个过程、一个原因、一个结果、一个选择、一个悬念、一个奖励、……甚至是一个目的。 

比如在很久以前,凶恶的库巴魔王抢走了我们善良可爱的碧奇公主(Peach,意译应该是桃子公主),使得我们同样善良可爱的水管工马里奥(Mario)兄弟不得不踏上了布满金币与陷阱的危险征途。这是典型的英雄救美式的故事。尽管在这个姑且称之为故事的故事中,我们的马里奥大叔可以没有一点性格,而我们的碧奇公主却不嫌重复地一次一次地被抓走。我知道并且控制着马里奥兄弟向着魔王的城堡出发了,但我无法理解马里奥兄弟和公主之间的爱情,我也更无法理解这一红一绿的两个男人居然不会为了这世界唯一的一个女人而互相吃醋。但不管怎样,由此便诞生了以《超级马里奥》为首的多达数百款的电子游戏与周边产品。这个光辉灿烂的系列神作,就这样在业界照耀了二十年,成为任天堂最大的摇钱树。 

英雄救美的故事很俗套,但它是那么的直接而又理所当然,以至于它一而再、再而三地成为我们在游戏世界中进行冒险的正当理由。在这样的环境中,爱情往往只是一个故事的背景,或者是一种佐料。在这样的故事中我们可能被魔王残酷地杀死一万次却绝对不会在爱情上遇到任何的挫折感。 

然而我们在游戏中是那么地渴望有真实感的爱情。于是《仙剑奇侠传》诞生了,它除了成为了最经典的中文RPG游戏以外,还顺便榨取了无数年轻人的眼泪。曾经有一个又高又帅的哥们告诉我,他把《仙剑》通关了两次,哭了两次鼻子,因为林月如终究还是没有活过来。《仙剑》成了一代人的童话,因为它满足了很多男人(包括一些战争狂、杀人狂和虐待狂)和女人(她们可能从来没有玩过什么游戏)的情感需求,并且让大家知道“原来电脑游戏可以演绎这么动人凄美的爱情故事”。从某种意义上讲,《仙剑》在对玩家的情感启蒙方面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同时它还成功地把很多LU转化成CU并且吸引了更多的LU。(注:关于CU与LU的概念,请参考本系列的第一篇文章)。 

然而《仙剑》有它的局限性。因为林月如必死。这在游戏的故事上是一个巨大的成功,但在游戏的系统上可能是一个失败。我也把《仙剑》通关了两遍,但却没有受到任何感情上的触动。为什么?因为在我玩这个游戏之前,林月如实际上已经在我面前死了无数次,在报纸上、在杂志上、在游戏网站上、在朋友们滔滔不绝的话语中。当一个女主角的死已经没有任何的悬念,我就很难再把自己的感情投入到那个根本无力改变命运的男主角身上。用游戏设计的术语来讲,叫做失去了对游戏角色控制的代入感(Immersion)。至少在感情上是。然后我的李逍遥就变成了一个不断砍怪物的杀人机器。爱情?抱歉,我已经知道结局了。 

《仙剑》给游戏里的爱情带来了真实感,但RPG这种形式还是太有局限性了。如果说马里奥与碧奇公主的爱情只是一种佐料,那么李逍遥和他的三个女人的故事充其量也只能算是一盘美味的菜肴。菜肴代替不了主食,而我们毕竟是要吃饭的。 

有一种游戏是专门为了爱情而诞生的。那就是日本人发明的Galgame(美少女游戏)。Galgame的雏形来自欧美早期游戏爱好者们热衷的图文冒险游戏,如《冰城传奇》。在这样的游戏中,玩家通过不断出现的菜单选项来完成一个非线性的冒险故事。日本的游戏设计者学习了这样的游戏系统结构,开发出了众多恋爱题材的游戏,比如《秋之回忆》、《Ever17》等等。这些游戏没有什么激烈的战斗,玩游戏的过程就如同在阅读一本多结局的互动电子小说。在一个跌宕起伏的非线性爱情故事中,剧情呈树状分支,你可能与多名女主角中的任何一名发展恋爱关系直至表白成功(Good Ending),也可能由于你的一些拙劣的选择而到最后谁也追不到(Bad Ending)。 

然而真正让人激动并且反复体验的是那些加入了养成要素的Galgame。比如最著名的《心跳回忆》。玩家在游戏中会体验真实的校园生活,任意安排每天的活动,提高自己的各项能力如“文科”“运动”“仪表”等,再经历各种固定或随机的事件,对各位女主角展开自由的“进攻”。这种养成类恋爱游戏的背后实际上是一套经过精心设计的数学模型,每位女主角跟玩家之间的关系通过一项叫做“好感度”的隐性数值加以控制。比如我请你吃饭则好感度加1,我不小心开口说了脏话则好感度减5。等到最后表白的时候,如果好感度达到或超过了某个限定值的话,则拍拖成功。说白了这就是一套简单的类似电子宠物系统的极简单经济模型。 

养成类型的Galgame从《心跳回忆》开始繁荣,形成一个庞大的系列,并拥有了稳定的用户群。这些痴迷Galgame的玩家大多是类似电车男那样的Otaku,他们在现实中的爱情受到严重的挫折或者甚至连受到挫折的机会都没有。于是他们只好从这种虚拟的爱情模型中一遍又一遍地进行YY。有趣的是,为了满足不同玩家的不同口味,Galgame在女主角们的设定上都开始出现了固定的模式,即一般情况下会考虑类似“大众情人型 + 刚烈型 + 大姐型 + 聪明型 + 幼小型 + 眼镜妹 + 颓废型 + 女教师型 + ……”这样的组合,偶尔还会出现魔法少女、外星少女甚至机器女生这样的超现实角色。而这种充满了邪恶趣味的Galgame,也往往被玩家们戏谑地称为“后宫”。 

但是Galgame至少还有一个好处,那就是它不鼓励脚踏两条船的现象发生。在《心跳回忆》里,假设你之前追求女生A并且达到了一定的好感度,而你突然开始对女生B动了邪念(比如你原定跟女生A去看电影却偷偷跟女生B跑去了动物园),则女生A就会生气,你会发现女生A的状态栏出现一个欲爆的“炸弹”。此时你需要赶紧向女生A做出解释并且赶紧悬崖勒马,不然“炸弹”就会很快爆炸,然后好感度就会呈现“雪崩”的下降。从这个角度来看的话,虽然Galgame潜藏了很多YY的因素,但毕竟还是在鼓励正确的恋爱观。(当然,一些意识不良的H-Game除外,那也不在本文的讨论范围) 

其实不仅日本人,美国人也曾在虚拟恋爱游戏方面作过无数的尝试。比如举世闻名的《Sims》系列(中文译名《模拟人生》)中就有相当多的关于爱情方面的设定,甚至专门推出了名为《燃情约会》的资料片。而另一款游戏《花花公子拉瑞:优等生》则更添加了很多诸如电影《美国派》那样的青春性喜剧风格的元素。 

我的Nokia7610手机里安装有一款名为《纽约夜生活》的KJava游戏。游戏开始的时候给出这样的提示信息:“你的挑战是离开父母搬到纽约去生活,你母亲已经为你付了四十天的房租并给你一小笔现金。找份工作,结交朋友并发现你的真爱。要不就回你巴拿马的老家吧”。在这个游戏里,玩家扮演一个很普通的金发小美女在纽约的大城市里闯荡,在公寓、咖啡店、夜总会、运动俱乐部、个性沙龙和林肯中心之间四处奔波,在不断更换工作的同时也不断更换新的男友,而条件越来越棒的男友也会帮她介绍找到薪水越来越高的工作。这个并不简单的游戏体现了一个小女人在纽约夜场奢靡的霓虹下的真实生活,而且你能感受到,当一切都变得纸醉金迷的时候,所谓爱情也就真的成了一场游戏,一场美丽、丑陋并且无奈的游戏。 

当然,游戏里的爱情也可以是相当轻松并且美好的。比如NDS上的著名休闲游戏《为你而死》,讲述的就是一个倒霉的男人为了追求海滩上遇到的一个漂亮的女人而展开的一系列爆笑故事。玩家可以用触摸笔在液晶屏上进行各种搞笑的操作,努力赢得故事中MM的芳心。这个游戏的内容设计很独特,因为游戏中所有的人物角色都没有脸部和身体的细节,而只有一个黑色的轮廓。这里面没有诱人的美貌也没有暧昧的眼神,只有轻松、愉快、海滩空气中暖暖的阳光味道、令人爆笑的场面以及单纯的爱情。 

我们还想从游戏中得到怎样的爱情呢? 

未来的游戏将越来越多地采用人工智能(AI)来模拟爱情。这涉及到一个计算机科学中的前沿领域,即所谓的情感计算。比如现在一些实验室里的技术已经可以做到让计算机有自己的情绪,甚至扫描人类的脸部来获取各种各样的情感。 

实际上最简单最基本的情感计算就是一套复杂的多层次的状态机(计算机学科术语)。通过把人类的感情分解细化成各种状态(如畏惧、愤怒、喜悦、期待等等),在设定各种复杂的规则使这些状态在不同的刺激下进行互相转化,进而形成一个高度拟真的虚拟情感系统。当然这会牵涉到很多的数字神经网络、模糊计算等专门的技术。目前这种技术已经开始被地运用于一些第一人称射击游戏(如开源的F.E.A.R.引擎),用于强化表达游戏中敌人的情绪。但这都还是很初级的应用。 

可以预见到,随着情感计算的不断发展,将来一定会出现越来越拟真的游戏爱情或爱情游戏,那个时候的碧奇公主可能会像邻家妹妹一样温柔,那个时候的藤崎诗织(《心跳回忆》女主角)可能会真的像初恋女友一样爱我。而那个时候的林月如也可能在某个环境暧昧的小酒馆里被我说服,然后我们在某个漆黑的雨夜一起出逃,躲到一个没有人认识我们的地方去,从此过上幸福美好的生活。 

而真要是到了那个时候,问题就来了: 

1.  你会真的爱上一部电脑吗? 

2.  如果一部电脑比一个真正的女人还要爱你,你选择谁? 

呵呵,我想我还是喜欢女人。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