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博物馆】国宝级文物之十四:高善穆石造像塔

标签:
甘肃省博物馆国宝级文物介绍高善穆石造像塔文化杂谈 |
分类: 【历史回望】探寻发现 |
路上河西走廊的重镇酒泉的城南,这里曾是笃信佛教的小王国西凉的首都,由印度经西域传人内地的佛教首先在此繁衍。塔呈圆锥形,由宝盖、相轮、塔颈、塔肩、塔腹、及塔基组成。宝盖为扁平的半球形,塔颈周围浮雕八个方形柱,其上雕七重相轮。覆钵式塔肩周围并列凿八个园拱形浅龛,龛内分别高浮雕七佛与一弥勒菩萨像。佛面形圆润,肩宽体健,着通肩袈裟,上身微前倾,结跏趺坐、双手作禅定印,衣纹细密如行云流水,弥勒菩萨上身袒,下着裙,披巾绕臂下扬,交脚式坐,佛或菩萨古朴而庄重。圆柱形塔腹上阴刻《增一阿含经》中《结禁品》中的部分经文和发原文,上题“高善穆为父母报恩立此释迦文尼得道塔”。八面形塔基上每面阴刻一像,分别为四男四女,男像上身袒,带项圈,下着犊鼻裤,均有圆形头光。女像上着圆领对襟衫,下着曳地长裙,手捧花或珠宝。每身像左侧上方刻八卦符号,其排列与《说卦传》中的八卦方位顺序一致,八尊像分别依次代表着龙、树、狮、鸟、河、山、火、象、珠、风神等。这与当时盛行的鬼神护法思想有密切关系。造像塔形制独特精美,内容丰富。
体现了北凉国力鼎盛时期。佛教艺术发展的水平。经文后刻有“
承玄元年岁在戊辰四月十四日辛亥丙申时休息昙摩高宝合家妻共成此塔, 各为十种父母报恩欢喜五义”。
【备注】文字资料来源:甘肃省博物馆,图片来源网络,一波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