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祁连山脉之马牙雪山
(接上篇)“失我胭脂山,使我妇女无颜色,失我祁连山,使我六畜不藩息”!

夹河乡国栋村。小马仍然记得小的时候石羊河支流从村边流过,小河旁长满了郁郁葱葱的沙枣树,每到沙枣开花时,那浓郁的芳香能把人熏醉的情形。小马还记得被柴湾庇护下的沼泽湿地,芦苇丛丛,野鸭声声,每到秋天,全村人到湖里割芦苇,就像是过盛大节日一般隆重。
小马听父辈讲,民勤的生态恶化是从1949年以后大规模开垦荒地、修建水库开始的,他清晰地记得上世纪80年代初,为了追求经济效益,民勤砍树平地种籽瓜,夹河乡的沙枣树都被砍掉了,石羊河也断流了。籽瓜的籽儿就是我们所吃的大板瓜子,民勤的瓜子行销全国,全国人民嗑瓜子也嗑掉了一个民勤。

民勤总土地面积15907平方公里,境内沙漠戈壁和盐碱滩地占95%,农田绿洲只占5%。从2006年开始的石羊河流域综合治理工程,得到了中央政府的强力支持,民勤人在继续治理风沙的同时,以壮士断腕般的勇气和牺牲,关闭了自己的机井,缩减了耕地面积,积极发展节水高效农业和沙产业,走上了一条重塑生态文明的绿色道路。
但是面对95%荒漠面积,如果不想办法让广大村民看到种梭梭的“钱途”,很可能让人们失去对荒漠化治理的信心。

初夏的国栋生态林基地,梭梭林已经抹上了一缕鹅黄。小马正忙着给今年雇用过的种梭梭的村民们结算工钱。截止目前,他已经支付出去20万元的劳务费了。“种梭梭也能赚钱”,这让村民们看到了荒漠化治理带给他们的生存希望。

其实早在几年前,小马就在考虑种梭梭的可持续发展问题。有一次,小马在内蒙古科尔沁旗求教于一位北大的教授,沙漠中到底种植什么植物有价值。这位教授说,你回去看看你方圆五公里能找到的有经济价值的植物是什么,照那个方向去发展,肯定有种植前途。
小马回来后,从他所在的国栋村出发向东南西北四个方向去考察,结果发现了野生肉苁蓉、罗布麻、锁阳、甘草、白蒿、沙拐枣等沙漠植物,小马锁定了经济价值最高的肉苁蓉。

△白蒿

△罗布麻

△沙拐枣

△锁阳
△锁阳
肉苁蓉是一种寄生在梭梭根部的沙漠植物,药用价值极高,含有大量氨基酸、胱氨酸、维生素和矿物质珍稀营养滋补成份,一直被中医药冠以“滋阴壮阳、补精益血”的“沙漠人参”美誉,这就导致了西北野生肉苁蓉被乱采滥挖,加剧了梭梭林的破坏和沙化日趋严重,梭梭和肉苁蓉都被列为濒危物种。

△肉苁蓉
2008年至2009年,小马先后多次去内蒙古、宁夏学习肉苁蓉的人工嫁接技术,2009年7月1日,国栋林里试验嫁接了第一批肉苁蓉。一年以后开挖,小马看到了肉苁蓉嫁接成功,这给了他极大的信心。2010年小马他们开始小批量嫁接肉苁蓉,经过三年的培育,今年肉苁蓉已经长到40--50公分左右。

△经过三年的培育,肉苁蓉已经长到40--50公分长。
△奇特的肉苁蓉花
初夏,一场淅淅沥沥的细雨连下了好几天,结束了今年将近5个月的大旱,小马和他的伙伴们抓紧老天带来的大好时机,又在国栋林基地种上了罗布麻、沙葱、沙地西瓜、黄花菜等多个品种,还抓来了芦花鸡苗,进行沙漠散养。

△用捐助人提供的太阳能水泵抽取了一些地下水,浇湿了一小块地,试验种沙葱。

△地下水的使用是受到严格控制的,每家按照土地面积和人口核定数字,用IC卡刷卡使用,所以要精打细算,节约用水。

△酷晒的中午

△沙葱的种子,非常小。

△开始种沙葱啦!

在通往昌盛林的路途中,有一处平缓的山丘,山丘上有几座宏伟的大庙和隐约可见的石碑。小马告诉我们,那就是传说中苏武牧羊的地方。苏武被匈奴扣留十九年,宁愿牧羊也不愿投降。等他终于回到长安的那天,迎接他的长安人民看见白胡须、白头发的苏武手里拿着光杆子的旌节,无不为之感动。小马说,这就是坚持。

△苏武庙
小马给自己起的空间昵称叫“苏武新牧”。自从2003年他在网吧里买了一个QQ号开始,从论坛--网站—QQ群—微博—微信,一路走来,“拯救民勤”的呼声借助新的传媒工具在网上越传越广,影响力越来越大。到目前为止,拯救民勤志愿者协会一共累计种梭梭2550亩,今年再计划承包荒地10000亩。

一位志愿者问小马:民勤的特产是什么?小马回答:沙子。又问:民勤的街道好干净,路边的树看上去蛮多的呀?小马回答到:是呀,民勤人就剩下种树这点爱好了。志愿者被小马这段风趣幽默的回答逗笑了。

△民勤县城

苏武新牧,坚信有你们在,民勤就不会变成第二个罗布泊,有广大的志愿者在,民勤一定会有一个更加美好的明天。

△春末夏初的国栋生态林基地
【备注】本文修改刊登在《新西部》杂志2013.6月刊,电子版链接地址:
http://xxb.newwestchina.com/xxb/20130610/index.htm
(第41--44版 非常人生)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