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甘肃河西走廊东北端,民勤绿洲像一把楔子,插在腾格里沙漠和巴丹吉林沙漠之间,把中国西北的两大沙漠隔开。民勤西南96公里是号称“金张掖、银武威”的武威市,从武威再往东南方向274公里,就是甘肃省的省会--兰州市。
民勤,被称为世界上最危险的居住地之一,2012年,民勤的荒漠化面积已占总土地面积的95%,荒漠边缘以每年3-4米的速度向绿洲推进。资料显示,民勤年风沙日139天,8级以上大风日29天,沙暴日37天,最大风力可达11级。民间有“一年一场风,从春刮到冬”的说法。每年春季,民勤如果刮起沙尘暴,兰州,西安、郑州、北京无不“沦陷”,影响到半个中国。21世纪初曾经有专家学者悲观地预测:民勤将会在17年以后消失,民勤将会变成第二个罗布泊。

民勤的孩子们勤奋地读书,他们从小就听着家长的念叨:好好念书,念好书考上大学,到外面去就再不要回来了。民勤流传着一句话:“天下有民勤人,民勤没有天下人”。
2004年,有一位远在云南工作的民勤小伙子马俊河,看到了专家们“民勤将会在17年以后消失”的预测,他深深地忧虑自己将来该回到哪里去?难道民勤人真的演无家可归了吗?马俊河在网上与自己的同乡们、全国甚至世界各地的人们讨论民勤的问题。在经过三年的讨论甚至是激辩后,马俊河认为话说得再多也不如实际去做,于是,他们通过“拯救民勤网”发起邀请,一场实实在在的通过网络募捐和网上召集志愿者前来民勤种梭梭的活动在2007年4月拉开了序幕。

△拯救民勤志愿者协会总干事马俊河
头两年募捐活动很不顺利,2009年,马俊河他们募集到的钱刚刚够买梭梭苗,其他水电、交通、人工费用都得自掏腰包。第二年甚至连3000元都没募集到,基本上全部由“拯救民勤志愿者植树行动”的发起者们自己掏钱解决了全部开支。但马俊河依然在坚持着。“做事情不在于你做得多么大,而在于你活得长不长”。他举例子说,如果一个人从三十岁开始种梭梭,种到六十岁只能种三十年,而种到九十岁就能种六十年,效果就大不一样了。所以,关键是要能长久干下去。
专注,执着,小马默默地在沙漠上坚持种梭梭的故事不胫而走,2011年《杭州日报》记者初入民勤采访,感叹“没到过民勤,不知道一抹绿色的意义。没进过沙漠,不清楚一棵梭梭的分量”。从2011年3月开始,《杭州日报》连续三年推出大型社会公益行动——“拯救民勤•绿色传递”活动,持续关注民勤县的生态危机。“西湖无法复制,绿色可以传递”,广大杭州市民自发参与捐款,每人10元钱,在民勤荒漠上种一棵梭梭,民勤这个甘肃河西走廊东北角的小县城,从此有了来自美丽天堂杭州的牵挂。

△昌盛村口立着“杭州林”的大牌子
距离民勤县城50公里的昌宁乡昌盛村,东面是腾格里沙漠,西北是巴丹吉林沙漠。被流沙三面夹击,每一次沙尘暴过后,村民们都要用手推车把院子里的积沙往外拉,流沙直逼村民的后山墙,很多人都迁走了,村里只剩下十几户人家还在这里艰难地生活着。

△民勤县昌宁乡昌盛村
2011年3月,来自《杭州日报》读者的捐款买来了第一批梭梭苗,由马俊河和志愿者们亲手种在了昌盛村后面的荒漠里,拯救民勤志愿者协会在昌盛村口为这片梭梭林立了一块大牌子----“杭州林”,牌子背面密密麻麻写满了每一位杭州捐款人的名字。到了2013年,杭州林已经由2011年的120亩扩展到了2013年的700亩。

△2013年杭州林新种下的梭梭苗发芽啦!
昌盛村后面的沙丘像水一样流动,第一批在杭州林种下的梭梭苗,坚持到当年10月份,70%都陆陆续续被大风刮走了,马俊河真是欲哭无泪。协会成员们想到了草方格压沙技术,这种最早发明于宁夏中卫沙坡头、为保卫包兰铁路穿越50公里风沙线正常运行而发明的一种固沙方法,在全世界多个沙漠化地区被广泛推广,也一定适用于固定梭梭苗。第二次种梭梭之前,从头一年12月份开始,马俊河雇用当地村民用草方格压沙固定,为第二年的栽种做好准备。草方格固定法果然起到很好的固沙效果,梭梭苗终于扎下根来。

△2012年种下的梭梭已经长到50公分高
梭梭苗种下之后,必须要保证在两小时之内浇上水,否则不能成活。拯救民勤志愿者协会的拉水车是一台出生于1974年的老旧解放车,被马俊河戏称为“毛时代的老爷车”。别看是台报废车辆,因它是六轮驱动,适合在起伏不平的沙漠中爬行,在这几年种梭梭的过程中立下了汗马功劳。但它实在是太老了,在2013年季的种梭梭过程中,它的轴承就断了两次,分动箱也坏了,找遍全县的废旧品仓库,最后在内蒙阿拉善左旗才找到了合适的配件。这种车辆只可能从解放军部队中淘汰,马俊河很发愁,不知道老爷车如果坚持不到明年该怎么办。

△“毛时代的老爷车”承担着在沙漠中拉水的重要任务。

△这种车辆只可能从解放军部队中淘汰,马俊河很发愁,不知道老爷车如果坚持不到明年该怎么办。
一包方便面,一瓶矿泉水。小马一边咔嚓咔嚓干嚼着方便面,一边蹲在昌盛生态林基地的梭梭苗旁边,观察着梭梭的发芽情况。每隔几天,他就会用手机记录下梭梭的长势,他说,今年梭梭的出芽率已达到90%以上,如果到六月份还不下雨,就要再浇一次水,需要浇20来天,梭梭能扛过10月份,就彻底成活了。

△每隔几天,马俊河就会用手机记录下梭梭的长势。

△昌盛林周边还有大片的荒漠有待治理
从今年3月12日植树节开始到4月底,小马每天的工作状态基本上是这样的,从早上6点忙到晚上10点,他和他的“拯救民勤志愿者协会”团队,每天奔波往返于县城东边12公里的国栋林和县城西边50公里的昌盛林基地之间,分三期共组织安排了来自全国各地的志愿者800多人,在国栋、昌盛两个生态林基地种下梭梭苗55万株,计1050亩,作为协会总干事的他,一个多月下来体重掉了十来斤。(未完待续)

△晚八点,昌盛村的夕阳

【备注】本文修改刊登在《新西部》杂志2013.6月刊,电子版链接地址:
http://xxb.newwestchina.com/xxb/20130610/index.htm
(第41--44版 非常人生)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