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博物馆】瑰丽彩陶 八千年前的秦安大地湾文化

标签:
甘肃省博物馆彩陶展一波摄影文化 |
分类: 【历史回望】探寻发现 |

△大地湾文化的先民在河边阶地建立了家园,开始从事农业,种植黍,定居的生活催生了彩陶的诞生和发展。
△大地湾文化的彩陶残片
△大地湾彩陶多以钵形器为主,色彩暗红,可见彩陶文化诞生时还是相当原始的。

△尽管如此,大地湾文化揭开了8000年前人类文明的第一道曙光。

△到了7000年—6000年仰韶文化的早期,大地湾二期遗存的彩陶与关中地区的半坡型文化大体相同,出现了黑彩,鱼纹是这时期最常见的一种彩陶纹饰,线条简洁明快,图案排列规整有序。
△除了盆、钵形器外,还出现了一定数量的瓶、壶。这是甘肃秦安出土的猪面纹细颈彩陶壶(仰韶文化早期,距今7000—6000年),考古证明先民们可能已将野猪驯化成为家畜,在陶器上绘有猪面正是原始画家对日常生活的观察和描绘。
△人头形器口彩陶瓶,甘肃秦安县大地湾遗址出土,这是大地湾早期仰韶文化(距今7000年—6000年)的经典作品。陶瓶高32.3厘米,瓶口呈圆雕的少女人头像,披着整齐的短发,鼻子较长,两眼镂空,小嘴微微张开,双耳有系挂饰物的小穿孔。整个人头形器口彩陶瓶,宛如穿着花衣的美丽少女,具有珍贵的历史和艺术价值。
据说1973年的某一天,当地的一个小伙子在耕作的时候发现了它,非常喜欢,就把它拿回家当花瓶插上了花。接着家里就连死了两头猪,父母认为它是不祥之物就让他砸掉。小伙子舍不得,拿着它走出家门,正好遇到村支书,支书有些文化,认为这是个好东西,就上交了文物普查队。文物队喜出望外,重重地奖赏了小伙子,奖品是当时很抢手的搪瓷缸子,一个价值九毛。这就是“九毛钱的国宝”的故事。
△仰韶文化早期的彩陶,游鱼纹彩陶瓶(距今7000-6000年),甘肃秦安县王家阴洼出土。
△仰韶文化中期的彩陶,鲵鱼纹彩陶瓶(距今5900-5500年),甘肃甘谷县西坪出土。此陶瓶高80厘米,先民们在陶瓶上绘制了一条变形鲵鱼,头部如同一个婴儿的面孔,眼大而有神,四只爪子憨态可掬,表达了先民人神合一的思想。
△仰韶文化晚期彩陶,杏圆网纹彩陶罐(距今5500—4900年),甘肃通渭陇山出土
△仰韶文化晚期彩陶,鲵鱼纹彩陶瓶(距今5500—4900年),甘肃武山县傅家门出土
△大地湾遗址仰韶文化早期聚落沙盘(距今6500年左右)
△大地湾遗址仰韶文化早期墓葬
开放时间:周二至周日,9:00—17:00(16:00停止入馆);周一闭馆。凭身份证及其他有效证件免费领票入场(上午限1200人,下午限800人)。
公交指南:甘肃省博物馆位于兰州市七里河区西津西路3号,乘坐1、18、31、50、53、58、59、71、76、77、103、106、129、132、134、137等路公交车在七里河桥站下车即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