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寻访河口古民居

(2011-10-22 22:12:09)
标签:

兰州河口

古民居

波波和闹闹

一波图文

杂谈

分类: 【黄河风情】故乡故土
         寻访河口古民居
 
    以此篇文章向我挚爱的人致敬,因为,这是他生前最后一次带我出去采风。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意识到影像是如此重要。斯人已去,影像留给我的,是鲜活的日子,是美好的记忆


    河口,位于兰州市西郊,东入金城关,西去青藏的109国道,北接312国道的永登进入河西走廊继而通往新疆,是历代中原王朝的边关要隘,水陆交通枢纽。

  2010年7月17日,这是我和闹闹第三次来到河口村。前两次来这里是听儿子的同学说河口有清代古民居,我们开着车围着河口找了两大圈儿也没找到,只好悻悻而归;这次来是听到7月7号兰洽会发布消息说,杭州龙井村与兰州河口村在兰洽会上签订了缔结“友好村”的协议,由龙井村主要投资,发展“农家乐”旅游,开发河口村的旅游资源,引进龙井村先进管理经验,帮助河口村这个远在大西北的“亲戚”共同走富裕之路!听到这个消息,我们决定再去一次河口,找一下村干部,他们一定会给我们提供更多的信息。
 
寻访河口古民居
 

     到达河口已经是中午。问了好几个人,终于找到了村支书,他说河口确有古民居,但现在已经支离破碎,散落在村中的住宅中,只有几座寺庙保存得还相对完好,由村里文化中心的两位老人掌管着钥匙,需要到这两位老人的家里找到他们,再带我们去。 

 寻访河口古民居
 
     村干部带领我们找到了70岁的张德贤(右一)老人,正在吃午饭的老人撂下饭碗就带我们来到文化中心拿钥匙,顶着正午强烈的阳光,一路带领我们走街串户参观古民居和古寺庙建筑。  
 寻访河口古民居


  张德贤老人说,河口是走进兰州的水陆交通要道,素有“兰州西大门”之称。昔日的河口,有两处黄河古码头,还有近代河口海关、驿管站、税务局,在街心有鼓楼,狮子楼上有跨街卧桥,大小两座牌坊、四大城楼和绵延城垣,有多个寺庙,五座祠堂,两处义学,三条主街道上设有鳞次栉比的商铺,如酒坊、烟坊、磨坊,店铺后面有一座挨一座的四合院民宅,俨然一副兰州的清明上河图。

 寻访河口古民居

 

   据说河口老街现存的较为完好的古民居有38处,但我们在村子里只看到零零散散的几座旧式四合院和寺庙,传说中的类似清明上河图般的河口集镇,码头商铺,现如今已经旧貌难寻,就只剩下村口两个狮子楼台,如果保护得再慢点,也早已不见踪影了。
 
寻访河口古民居

   始建于1862年(同治二年)的河口街,东、西街长331米。其中东街长122米,西街长209米,南街长为120米,北街长是200米,街宽12米。昔日的河口城,在方圆百里都颇有名气。
 
寻访河口古民居
 
 △现在的河口街已经昔日不在。
 
寻访河口古民居

       
 △文化历史的印迹依稀可见。

寻访河口古民居

 
寻访河口古民居
 

  推开古民居厚重的大门,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四合院的堂屋。尽管历经沧桑,显得陈旧,但房梁上的木雕花鸟,古朴精致的门饰,偌大的花格窗户,其用料考究、雕刻精美、砖雕造型各异,都给人留下深刻印象。围绕院落布置了刹房、倒座、耳房、厨房、存储房、大门、茅厕。整个院落呈“口”子形,给人一种宽敞、富贵、封闭、祥和、超然的心境。

寻访河口古民居


寻访河口古民居

  堂屋,中间一间是客厅,沿墙中央放一“琴桌”,前边再摆一“方桌”,两边各放一把“太师椅”。墙壁正中挂“中堂”字画。右边一间摆放“供桌”,供奉先人谱牒。供桌前常放一“钱桌”,这是家庭存放钱财的“小金库”。由此看来,民居中的堂屋,既是长辈居住的地方,也是招待人的客厅,同时还是家庭理财的中心。

寻访河口古民居

寻访河口古民居

 

寻访河口古民居

△河口的民居建筑,最老的宅子历时100多年,只经过了几次修缮和翻建,至今屹立不倒,可见建筑质量之好。

寻访河口古民居

 
  △保留下来的老宅子,大多数是因为家里有老人,不习惯住楼房,就这样老宅子被阴差阳错地保留下来了。
 
寻访河口古民居
 
寻访河口古民居

 
寻访河口古民居
 
  △也有这样保留旧的四合院格局,而把外墙、门窗和室内陈设换成新的。

寻访河口古民居

 △而村里的年轻人与老人分开住的,大都拆了老房子,盖成了两三层的小楼,外贴瓷砖,追求舒适无可厚非,但老房子未作为文物保护,真是让人扼腕叹息。   
  

走进河口看兰州 - 行走在西部的草原 - 行走在西部的草原


  △这是一段古城墙。依城墙而建的是一户古民宅。

寻访河口古民居
  旧时民居中宅门(财门)的颜色,有其深厚的文化内涵。一般平民百姓的宅门,只能采用木材的本色,所以也叫做“柴门”。而那些官宦人家、富豪巨贾家的门色,却可涂为“红色”,也叫做“朱门”。还有一种黑色的门色,也叫做“黑煞神”,人们可以不进宅院,从门色上就可知道主人的官阶和社会地位。

走进河口看兰州 - 行走在西部的草原 - 行走在西部的草原        
  △村里能见到的这样的老门,里面都是保护完好的老宅子。

走进河口看兰州 - 行走在西部的草原 - 行走在西部的草原

寻访河口古民居

  △女主人欢迎我们进去参观。

走进河口看兰州 - 行走在西部的草原 - 行走在西部的草原


    △这是一家”将门虎子“,祖上在北京抗击过八国联军。他们的老宅保护得很好。主人不在,未能入内参观。

 
寻访河口古民居 - 行走在西部的草原 - 行走在西部的草原
 
  △街道两边的古民居,一般都是“前店后院”,旁开一道门户,供人进出通行。
 

走进河口看兰州 - 行走在西部的草原 - 行走在西部的草原

△这就是以前的“税务局”的院子。

 

走进河口看兰州 - 行走在西部的草原 - 行走在西部的草原

 
△这就是以前收税的地方。
 
寻访河口古民居
 
   △河口村张姓很多,有好几座张家祠堂。
 
寻访河口古民居
 
  △正在修缮中的张姓祠堂。   
 
            寻访河口古民居
 
寻访河口古民居
 
寻访河口古民居
 
    昨天的建筑,其实就是今天的一面镜子。从河口老街的这些古民居的建筑风格中,我们能感受到那些离我们远去的历史。
 
寻访河口古民居
 
  【后记】这篇文章憋了很长时间写不出来,从去年7月憋到今年10月了,之所以难写,一是因为对于兰州河口,可以找到的资料太少,本想杭州的龙井村与河口村签约缔结友好村,一定是与龙井茶有关,可是经过向张德贤老人了解,河口虽然是西去青藏、东去内蒙包头的水陆运输码头及货运集散地,但确实与龙井茶无关,即使与贩运茶叶有关,也是红茶一类的砖茶,因为青藏、内蒙的农牧民都喝砖茶。
 
  二是照片拍得不好,照片是在去年7月一个艳阳高照的大中午拍的,那时似乎对我的单反加了偏振镜之后的光圈老是设置不对,不是过了就是欠了。
 
  更主要的原因是自从这次外出之后,就再没有机会外出进行深入探访,直到闹闹离我而去。所以这篇文字和图片就一直存在草稿箱里。越沉淀越不知从何下手。最近想起闹闹说的话,既然河口村和龙井茶没有关系,那就不写茶了吧,拍到什么就写什么。于是,就把拍到的这些古民居展示给大家看,让那些濒临消失的记忆重现芳踪。
 
     
寻访河口古民居 - 行走在西部的草原 - 行走在西部的草原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