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到周六就想睡懒觉。可是睡起来并不解乏,反而感觉越睡越累。儿子说,这是因为我每天面对电脑,太缺乏有氧运动的缘故。这个周六的早晨,在做了一个小时的思想斗争之后,终于决定和儿子一起去登山。
儿子的登山可不是一般般的游园,那可是要登上兰州市区最高的山峰——九洲台。平时,他是骑着山地车登山的,今天,我们步行。昨天晚上兰州刚刚下过一场大雨,今天一早天气晴朗,阳光热烈。出门已经有点迟了,于是我们打车来到登山的起点——罗九公路。
九洲台海拔2067.2米,是世界上黄土层最厚的地方,总面积363.33公顷,峰顶似台,平坦如砥,略呈长形,东接城关,西起安宁,总面积约5000余亩,与皋兰山相对峙,形成两山夹一河,拱抱兰州城的态势,巍峨峻秀。登高远眺,九曲黄河,繁华市容,一览无余。
九洲台常年干旱少雨,是现今世界上保存最完整、最直观的黄土剖面层。九洲台的黄土层厚336米,是世界上最厚的黄土层。中国地理科学家称九洲台为黄河阶地,由此证实黄河已形成160万年。(备注:黄河的阶地是黄河生成地区在青藏高原上升隆起后,形成的如台阶状的地貌现象。正是由于这些阶地的出现,黄河才可以从最初地面的片片大湖,得以百川汇流,一泻千里,形成气势磅礴的大河。因此,科学家们称黄河阶地尤如一本活的教科书,是考察黄河生成演变历史的最有力的地质根据。)
兰州市是黄河穿城而过的唯一一座省会级城市,在九洲台的山头俯瞰兰州,真是别有一番气势。据专家介绍,黄河在形成初期,青藏高原及甘肃一带海拔很低,“准平原”上面有广布发达的内流水系,但各水系流向不同。当时的华北平原均为古海洋所在地,海水可抵达今三门峡附近。黄河在形成过程中大体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距今320万年到300万年左右,黄河地带夷平面发达,红色盆地大发展,海拔1000米以下,地貌起伏微弱,河流湖泊交替;距今247万年左右,夷平面解体,高原海拔高度明显上升,约2000米以上,山地起伏增大,形成新的湖泊地貌;第三阶段距今160万年左右,是地质构造巨变期,断裂起伏呈脉冲式增强,古湖泊湖水下切,形成一条泱泱巨川,万溪汇聚奔腾汹涌,构成一条大河穿越峡谷,成为今天著名的中国第二大河,此时的黄河以银川盆地为归宿。原平原上河网湖泊广布的时代终于完全结束。黄河形成后每年携带大量的泥沙在下游淤集,形成后来肥沃的华北平原。因此可以说,青藏高原的抬升造就了黄河,黄河又造就了华北平原。

(
这是罗九公路的起点,登九洲台就从这里开始)

(蜿蜒曲折的罗九公路,黄河就在山下边)

(在蜿蜒曲折的罗九公路远眺兰州市区的高楼大厦)

在步行了三公里的盘山公路之后,我们来到了九洲台上的兰州文庙。
兰州文庙由兰州市政府筹资500万元重建,兰州市文化出版局负责。它是从兰州市皋兰县迁址而来,易地保护后的兰州文庙占地十余亩,建筑面积1500多平方米。
毗邻它的还有文溯阁,是中国现存三部半《四库全书》的藏书楼。这部《四库全书》是1966年辽宁省委托甘肃省保存的,不曾想一存不还,为此,辽宁省和甘肃省经过了多次交涉无果。甘肃为此得福哦

(备注:文溯阁《四库全书》是仅存于世的三部《四库全书》之一,原存于辽宁省沈阳故宫博物院。1966年,中苏关系紧张,当时的辽宁省革命委员会考虑到战事对四库全书可能造成的危害,便请示中央采取有关措施对书籍进行妥善保护,当时中央慎重作出决定:将四库全书调拨甘肃省保存。瑰宝在甘肃期间,有关部门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使其得到了最妥善的保存。但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辽宁省有关方面通过各种途径向甘肃省表示要其返还文溯阁《四库全书》,尤其是近几年,沈阳人大代表及政协委员多次向两会提交议案要求甘肃省返还文溯阁《四库全书》。针对于此,文化部曾专门召开会议协调,但未能达成一致。)

(文庙大成殿,游客拍内景,我拍游客)
(这个小伙子是谁?猜猜)

文庙是九洲台登山人的第一站,至此也可以沿石级下山,在试了试自己的体力之后,感觉还不错,决定和儿子继续前行。下一站是白塔山的后山,其间的4公里路程是没有下山的路的,儿子说:现在改主意还来得及,否则就要再坚持走四公里!我说:不改主意!

(文庙院内种的西红柿,现在还是绿的)
(从文庙的石级下山就能到山下黄河边的小区)

九洲台是全市的绿化重点区域,绿化面积达166.67公顷。山上还建有多处休闲娱乐场所。车辆可直接到达山顶,供电供水系统齐全。
据说兰州南北两山在近代200年间,历经战争、自然灾害和人为砍伐,在解放初期北边的白塔山上只有三棵树,南边的皋兰山顶只有一棵树。上世纪50年代便有百姓背水挑水,上山植树。
1983年,甘肃省委动员开展了大规模的南北两山绿化工作,建设者们承包荒山,建立基地,引水上山,造林绿化。2000年启动的全国生态建设重点工程——南北两山环境绿化工程让兰州的绿色梦想成为了现实。据统计,南北两山绿化工程累计投入已达13亿元,完成绿化面积58万亩,成活树木1.3亿株,初步形成了区域性比较完善的人工森林生态体系和水利、道路、防火等基础设施体系,对兰州的水土保持、空气净化和提升城市形象发挥了重要作用。

改革开放三十年,兰州人绿化南北两山也持续了三十年。看现在满山郁郁葱葱,这是三十年的成果啊!南方的朋友们看到这些照片,不会相信在这干旱的黄土高原上,养一棵树比养一个孩子还难吧!(左图,林中的喷灌,是把黄河水沉淀后引上山来浇树的。)

(避暑山庄和拓展训练基地,就藏在这大山的深处)

夜深了,今天就到这里,明天随一波继续登山行走。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