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陈生民:有什么样的领导,就有什么样的追随

(2007-08-08 10:39:00)
标签:

学习公社

学习与思考

专家论坛

分类: 【转帖收藏】图文分享

作者: 陈生民/-领导风格咨询专家

 

  没有追随者就没有领导者,有趣的是,在追随者身上也会反映出领导者的领导力。我记得列子中有一个故事是这么说的(译成白话):

  有一天,孔子的学生子夏问孔子:「颜回的为人如何?」
  孔子回答:「颜回的仁义之心比我强烈。」
  子夏又问:「子贡的为人如何?」
  孔子答复说:「子贡的辩才是我所不能及。」
  子夏又问:「子路的为人如何?」
  孔子答复说:「子路的勇敢是我比不上的。」
  子夏又问:「子张的为人如何?」
  孔子答复说:「子张的庄重程度胜过我。」

  子夏站起来问道:「既然他们样样比您强,那么他们为什么还愿意拜您为师,向您学习呢?」

  孔子答复说:「你坐下来,让我告诉你。颜回讲仁义,但不能变通;子贡辩才好,但不够谦虚;子路很勇敢,但不懂得退让;子张虽然庄重,但与人合不来。他们四人各有所长,亦各有所短,所以都愿意拜我为师,跟我学习。」

  颜回、子贡、子路、子张、子夏都是孔子七十二弟子之一,他们各有所长,但愿意追随孔子,正是因为孔子身上有他们所不能及的长处。而孔子能够毫不费劲的响应子夏尖锐的挑战,也可以看出孔子的智慧。

  不过,对于领导者来说,他通常只关心追随者的两种行为,或者他会将追随者的行为简化成两项指标。罗伯特.E.凯利描述了五种追随者的风格,这五种风格可以用两大类标准来归类:第一类是独立性、批判性思维与依赖性、非批判思维的对立;第二类是积极表现和消极表现的对立。

  独立性的批判思维就像亚里士多德质疑他的老师柏拉图的观点,他曾经说了一句名言:「我爱老师,但我更爱真理!」在组织中,常因为层级、权力的关系,追随者很少愿意质疑领导者的观点,于是就形成了“官本文化”--官大学问大的落伍现象,“官本文化”就是依赖性、非批判思维的左证。

  积极表现者是一种对组织的认同与参与,就像是有人会自动留下来加班,或在傍晚时间打电话给重要客户,因为他知道大老板这时候多半会亲自接电话,这种积极处理工作的心态,可以让他和领导者站在同一个高度思考问题、解决问题;但是反之,有的人下了班不愿多留在办公室一刻,或是下了班后将手机完全关掉,让老板找不到,除了要求他该做的事情外,其它的一概不参与,这就是另一种消极的追随者。

  如果追随者是消极,同时具有批判性思维的,我们称之为“荦荦不群的追随者”(Alienated follower)。这类的追随者可能很有能力,但不愿意投入,有可能是遭遇到上司的指责或背弃,以致于愤世嫉俗。对照杰克'威尔奇曾经将主管分为四等人:

  一、绩效好,同时认同组织的价值观。
  二、绩效不好,能认同组织的价值观。
  三、绩效好,但不能认同组织价值观。
  四、绩效不好,也不认同组织的价值观。

  荦荦不群的追随者最接近第三等主管,威尔奇又将他称为“毒药”,你不能因为他对组织绩效有贡献就容忍他,因为他会造成组织价值观的崩坏,进而腐蚀团队的士气。

  第二类追随者是积极的参与组织,但是不花脑筋,只是重复的按照过去的做法行事,我们将这种追随者称为“墨守成规者”(Conformist)。在一些大公司中,越是采用威权式管理风格的大家长,身旁的追随者都是属于这个类型,蛮像慈禧太后身边的大太监李莲英。

  第三类追随者是“被动的追随者”(Passive follower),既没有独立的思考,又不积极参与,你必须拿起鞭子,或是每天发一份工作备忘录,告诉他该做什么,否则他能逃就逃,能躲就躲。这样的追随者常出现在官僚式组织,在基层或是老板看不到的角落,存在着这些被动的追随者。

  第四类追随者是我们所推崇的,属于“有效的追随者”(Effective follower),既能够提出批判性的意见,又能积极参与到组织的活动中。有效的追随者让我们看到了组织的曙光,因为他们存在,领导者才会觉得领导是一件快乐的工作。因为领导不是万能,有效追随者会使得领导工作变得更有积极与挑战性。

  至于第五类的追随者,他居于所有极端的中间,我们称之为“实用主义生存者”(Pragmatic survivor)。这一类追随者懂得见风转舵,尽量避免涉入对立与冲突的风险,不过,大难来时,这群人也有可能是跑得最快的。

  这五种分类方式类似早期管理方阵(Managerial Grid),布莱克与莫顿,将领导行为分为两大类:一是对生产(业绩)关心,二是对人(员工)的关心。同样也分成五类:

  一、无为而治型领导(少关心业绩,也少关心人)。
  二、业绩挂帅型领导(多关心业绩,少关心人)。
  三、俱乐部型领导(少关心业绩,多关心人)。
  四、理想式领导(多关心业绩、多关心人)。
  五、小市民型领导(既不偏重关心业绩,也不偏重关心人)。

  如果我们对照领导者与追随者的行为,会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第四种都是理想型的领导与追随,领导需要关心人也要关心业绩,追随者能提出独立性的意见,也能热情的参与到组织中。

  但是,如果领导者采取无为而治会怎么样呢?我想追随者最有可能出现荦荦不群的追随行为,对组织是消极的参与,而会不断的提出批判;如果领导者是业绩挂帅,则可能出现追随者采用“墨守成规”的行为;如果领导者是俱乐部式的领导,让大家都很快乐的来公司工作,有没有业绩不要求,那么追随者可能会乐于当“被动式”的追随者。至于领导者在业绩和人上面都不偏重,得到追随者的响应可能是实用主义的生存者。

  我认为这个问题是值得领导者深思的。我们期望得到什么样的追随者风格,在领导行为上就要自己要求起。

■ 如您对领导式管理专栏,有任何意见想表达,您可以在我们的互动讨论区(领导式管理)论坛上发表。


别让您的权益睡著了!! 总裁学苑网站配有全文检索功能,蕴藏50位大师、20000篇的好文章,等您随时来充电!

专家专栏 http://www.ceolearning.org.cn/admin/model/images/frame2.jpg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