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互联网电脑web2.0读书笔记一波观点思考it |
分类: 【发呆时间】学习思考 |
这是毕加索最著名的一幅作品:《和平鸽》。为什么要用它作为我的演讲开场白,我是想从这幅作品引伸出一个定义——抽象(abstraction)。
毕加索是二十世纪的艺术大师,到了晚年,他的 “抽象主义”作品,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境界,他的作品不论是陶瓷、版画、雕刻都如童稚般的游戏,和中国画的艺术思想及表现手法有异曲同工之处。
我们来看这幅《和平鸽》。和西方古典主义油画具像式的人物肖像画法相比较,我们能够看出,尽管毕加索没有纤毫毕现地描绘少女的头发,而只是用极其概括的手法将一只嘴衔橄榄枝的鸽子表现为少女飞扬的头发,又用极其简练的线条描绘了少女美丽的面庞,虽然只画出半个脸的轮廓,但已涵盖了整体,并且很精彩地体现了大师想要表现的主题。在绘画风格和流派上我们说这幅作品是“抽象主义”画派的典型代表。
艺术和其他学科都是相通的,让我们来看看计算机。计算机的外在表现形式是主机、显示器、鼠标、键盘等等,主机机箱里有硬盘、显卡、芯片、内存条等等,谁能告诉我如果我们能像毕加索一样把计算机高度“抽象”也就是高度概括一下,计算机是什么?(回答:算盘、工具、人脑……)
对,都不错,但没有说出关键点。如果我们把计算机高度“抽象”一下,它不外乎是一个能“输入、处理、存储、输出(数据)”的设备。结合我们的产品CISS,谁能高度概括一下?......
最近在学习儿子的通信工程教材,他将对我有启发的部分用书签签出,其中有讲到“抽象”:“抽象方法并不局限于科学和技术领域。它是一门重要的简化技术。我们的社会所创建的任何一种生活方式离开抽象都是无法想象的。很少有人知道,日常生活中各种各样的便利是怎样实现的,我们吃的食物,穿的衣服,不可能都由自己来制造。我们使用电器设备,但不需要了解它的内部技术。我们享受其他人提供的服务,但不需要知道他们的专业细节。每一项进步,社会中只有一小部分人专门从事它的实现,而其他人则将它们作为抽象工具来使用。这样,社会的抽象工具仓库扩大了,推动社会进一步发展的能力也增强了。”
“运用抽象,我们可以建造、分析和管理大型的计算机系统,如果从细节的层面来观察这些系统的整体,那么它们会让人不知所措。在每一抽象层面上,我们把一个系统看成是由称为抽象工具(abstract tools)的部件组成,在此不必理会这些部件的内部构成,这使我们把精力集中在每个部件与同一层次上其他部件的相互作用以及如何把这些部件作为一个整体形成更高级别的组件。于是,我们可以理解该系统中与手头任务有关的那部分,而不迷失在细节的海洋里”。(問題思考:运用“抽象”概念,用关键词诠释CISS。)
层:层的定义用教科书的语言对我们来说也太复杂了,我想用这个图形来表示我理解的“层”在应用时的概念:
应用层 |
组件之间的搭配与结合层 |
细节组件层 |
基础开发层 |
层与层之间应该是独立的,可以单独改变的(比如层内部得改进与升级),但层的接口是不变的,而且一定要设定好。这样才不至于由于一层结构的改变导致整体结构的改变,给使用者造成困难。
举个例子,我们使用的互联网通讯协议例如TCP/IP,就是PC机使用的通用协议(即接口),如果没有这个约定俗成的协议,我们的计算机在互联网上就谁也不认识谁,这对终端用户无疑是一场灾难。
再比如:以前我使用过比较便宜的进销存单机版软件(1000元左右的),它每个月的库存数据是不能调整的(好比层内不可改变),如果你到7月忽然发现1月份的数据有错误,你就得将1-7月的数据全部删掉重新输入,如果累计一两年才发现问题怎么办?用户得头痛死。
基础科学是底层的,应用科学是上层的,层与层之间同样存在“抽象”的意义,“抽象”程度越高,应用就越容易。在大学时你们的老师肯定对你们讲过:还不好好学习,努力学都就赶不上呢!为什么我们老在赶?就是因为我们国家的基础科学研究赶不上发达国家,所以我们一直在追应用,追得很累。鉴于这样的现状,我们应该怎样学习?下面谈谈我对学习的体会。(问题思考:CISS的层?)
怎样学习:有老师曾经讲过:5%的人是属于创造型的;15%的人是属于实用型的;80%的人是随大流的。我们达不到5%类型的,就要努力争取达到15%的类型。对于我们已经工作的人来说,除非你所供职的单位给予你专门培训学习的机会,否则很难像在大学那样系统地学习。我的经验是:
缺啥学啥(举例略);
保持学习的好奇心(举例略);
不耻下问(举例略)。
这是最快捷的学习方法,拿来就能用。
总之:提出正确的问题比手握错误问题的正确答案,要有用得多。(一位教授说的)
最后以联想柳传志的一句话作为结束语:做正确的事,不要正确地做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