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转帖收藏】图文分享 |
何文堂/群文国际顾问有限公司总经理
「成功的执行不仅止于把价值及策略告诉员工,还要取得他们的承诺与行动。」
团队中的冲突管理以及反面意见的讨论辩证,其背后的目的在寻找解决方案或意见整合的共识,有了初步共识才能有行动。未能有效执行达成团队目标不能达成的原因有很多,但欠缺共识绝对是主要因素。没有共识让团队的人力和资源分散无法集中,成员不会愿意尽全力去做,表面上看来虽是所谓相安无事、各司其职,但却也代表着各自为政,谁也不信谁的困境。
共识是团队行动力的基础,要有执行成果就必须建立团队共识,有共识才可以集中力量在目标执行上,取得一致的认知与方向才能获得满意成果。团队中如何建立共识,的确是非常困难的工作,因为团队中的每一个成员个体必须能敞开心胸,而且勇于积极参与行动,由个体到团队,以至于整个组织。而管理者更需要扮演促动者(Facilitator)的角色,来促进共识的建立。
要建立共识管理者必须先从目标共识开始,要知道组织的目标在何处?并且了解团队成员他们的目标在何处?然后,进行研讨沟通,让成员相互了解,促使团队合作,创造出一个共同的方向和目标。接着在共同目标的导引下,建立策略执行的行动共识,整合团队力量共同克服执行中的各项障碍。
团队共识并不是要大家无条件完全同意一个提案,而是在过程中充分表达每个人的想法和意见,最后取得共同的认知并且愿意承诺去执行大家的决议。这其中包含有双方的沟通、意见的交流、辩证解释及相互的了解,在团队利益优于个人利益的前提下,取得共识。
在团队中真正的「共识」其意涵如下:
1-我听到你的立场
2-我相信你也听到我的立场
3-这项决策并未折损我的价值观与道德感
4-这项决策有利于达成团队共同的目标
5-我可以支持这项提案
管理者以此五项原则来做为达成共识的依据,可以让成员经由参与确实了解共识的真意。我们知道成员在沟通时最害怕自己的意见没有被听见、被迫要全盘放弃自己的意见,而完全接受他人的意见,这种你存我亡的意见整合方式,最容易让成员变成不愿表达也不愿沟通,若是管理者强势主导,则成员就会采取消极抵制的行动,不表达意见,勉强配合,最后当然变成是大家「共」管理者一个人的「识」,团队的智能与创意就无从发挥。
要建立共识是一条辛苦的路,因为管理者要拥有倾听的能力、提问的能力以及厘清与整合的能力,能够异中求同,导引成员充分发表意见进行交流,包容反面意见,找出有益于团队绩效表现的议题,凝聚出贯彻执行的共识,才能产生行动效益。若是只想依赖个人的「职权」或所谓的「公权力」假「共识」之名来强势主导,短期或有成效,但最后终将面对失败的命运。
最近召开有关经济永续发展的会议,产业界提出的部份意见,原先被否决末纳入议题讨论,后来勉强列入其它意见,这样没有共识基础的议案而要期待可以落实执行是很困难,果然最后就不了了之。组织中的重要议题若是没有经过深度的探讨、辩论,没有凝聚出同意共同执行的意愿和力量,绝对是无法产生效益的。
「员工的对团队的共识越高,则其工作满意度、组织承诺、及工作绩效也越高。」管理者你花多少时间和精力在共识的建立上呢?切记,任何一位有能力的成员绝不会愿意在那种霸权式、无法提出建言表达意见的管理风格下长久工作的!
■
如您对执行力专栏,有任何意见想表达,您可以在我们的互动讨论区(执行力)论坛上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