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感悟随笔欧洲旅行 |
分类: 【人在旅途】行走写拍 |
汉诺威展览会结束,将撤展的一切事情安排好,已经到了1月20号晚10点。我们连夜赶回汉堡的朋友家,准备在那里过春节。这是头一回在国外过春节。
21号,一大早起来,朋友两口子说还要去公司看看,让我们在家里休息,如果中午1点以前(正是CCTV-4春节晚会开播的时间)赶不回来就把录像机打开,把春节晚会录上,说他们这几年都是这样,汉堡因为中国人少,又没有唐人街,一点过年的气氛都没有,只有通过春节晚会,才能感受到一点过年的气息。朋友临出门时,又写给我们一大串IP电话的拨号,说要给家里打电话就试着拨这些号码,不过中国的网络这阵子可能特别忙。
于是我们坐在沙发上开始给家里打电话。网络果然忙,连86的国家代号都拨不进去,看看时间正是北京时间晚上7点半,我们努力了一个多小时也毫无结果,就放弃了。
朋友的家住在汉堡哈堡区西边的森林旁,是两层别墅式小楼。周围有七、八家邻居,也是类似的小别墅。打开客厅的后门,山坡上面便是森林。听说经常有麋鹿闯进院子。从昨晚到今天,我还没看见有其他什么人,大概是我们起得晚,邻居都上班走了,四周静悄悄的,和电视里中国的喜庆气氛相比,就更显得孤寂和冷清。我不知道朋友每年过春节是什么心情。
春节晚会开始了,节目挺没劲,我对S说,干脆咱们包饺子吧,等他们回来就可以吃了,省得坐在这里无聊。于是我们就到冰箱和地下室里搜寻所有能拿来包饺子的东西,结果只找到了两小盒肉馅,四分之一颗白菜,两根葱和一大堆写着德文说明的调料瓶。S说,材料基本具备,就是没有生姜,要不再等等,说不定他们下班时要去超市买菜。我说还是包吧,要不我们没事干。那些调料可能过期了,也闻不出具体的味道,S本是大家公认的做饭大师,这会儿也没辙了,就抓过调料瓶乱撒一气,结果可能是味精放多了,害得我们多喝了很多水,这是后话。
下午三点多,朋友两口子回来了,抱着两颗白菜,一盒饺馅和生姜若干。他们说本想晚上再包饺子的,我说现在正是中国居家团圆的时刻,我们就按北京时间来吧。于是又拌了一盆凉菜,是豆腐干和粉丝,S以前来过德国,给我说这两样菜在汉堡价钱很贵,德国人不吃,只能在一家越南人开的中国食品杂货店里才能买到,我才知这两样再普通不过的东西,上了我们今天的餐桌,意义是何等的不同。
不知怎的,大家无话。我说还得碰个杯吧,好歹是过年,朋友才像醒了一般,连声说是是是,大家互祝了新年快乐,又无话。我知道,这是为了避免引起对家乡的思念,大家都像躲着一样,谁也不敢看谁的目光,都各自盯着自己碗里的饺子,努力吃饭,这顿“年夜饭”一会儿便匆匆结束了。
大约北京时间晚12点,我终于拨通了儿子的手机,电话里传来鞭炮的爆响声。儿子说,我想给你打电话,但奶奶家没开国际长途。我说,兰州可以放鞭炮了吗?他说默许了吧。IP电话有延时,声音断断续续的听不清,但总算打通了。等我把电话交给S,他却怎么也拨不通了。
朋友又将错过的晚会节目放了遍录像,一边说没意思一边又一个节目不漏地看了一遍。大家各自去睡了。
22号,春节。九点半,随朋友一起去他的公司。他们两口子一头扎进工作中,将我们撇在一边无暇顾及。中午,从汉诺威托运回来的货到了,我和S与朋友两口子在仓库卸货、整理,一直忙到天黑。临出门时,我看见朋友的媳妇在抹眼泪。朋友说,看看看,又累哭了。等忙完这个星期,我们一起参加个旅行社,到周边国家玩玩。
S悄悄问我怎么样,我说:我想回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