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本科幻现状管窥
短短的11天,不可能见到所有作家,更因为没有读过更多作品,无法将他们的创意世界跟创意者和创意空间进行交织分析,但通过聆听日本作家的发言、通过跟他们的私下交谈和观摩,还是能够朦胧体会出他们对过往成功的自豪,对当前问题的忧虑和对未来发展的设想的。
首先,日本科幻界对曾经取得的辉煌成就感到满意,对科幻进入文学界获得认可感到激动,但对类型文学这个小圈子正在衰落感到担心。人们曾多次谈到,日本科幻正在跳出科幻的小圈子,被纯文学认可。许多其他讲演者也提到伊藤计划、圆城塔等作家获得日本文学大奖的事情。我觉得这种文类的跨越,特别是受到主流文学认可的现实给了科幻作者强心针,让他们感到自己多年来所希望达到的目标正在接近。但另一方面,当科幻跨界成功的同时,作为其核心的小说领域,正在发生着改变。读者正在减少。这一点,跟我去年在芝加哥看到和听到的言论非常类似。看来,科幻作为类型文学的领地缩小的现实,是全球性的。
其次,日本科幻界对英语的科幻世界关注性很强,许多作品会在第一时间翻译成日文。为什么2007年世界科幻大会能在日本召开,因为西方科幻在日本有一个巨大的市场,西方作家在日本拥有很多科幻迷。从我看到的各种表现上可以发现,从早期的黄金时代作家、新浪潮作家、到赛博朋克和今天的后生命技术题材作家,日本从来都是即刻进行介绍。专门研究美国文学且喜欢科幻的巽孝之教授说,他去美国少说有上百次。我觉得正是这种频繁接触,把最新动态介绍给日本国内,让西方读者的优秀作品迅速在日本获得读者,这促使西方国家乐意到日本尝试召开科幻大会。
第三,日本科幻俱乐部在组织作家和创作方面起着积极作用。由50-60年代成长起来的一批科幻爱好者发起的这个SFWJ,网罗了日本科幻领域中相当精英的人才,跟美国纽约科幻俱乐部一样,这些人相互支持,开办同人杂志,批评各自的作品,组织科幻聚会,使日本科幻逐渐成长。近年来,随着老会员的去世,中年会员逐渐取代了他们的核心地位。但俱乐部也不是没有争议和发展道路之争。象2007年世界科幻大会的主席,就是当时的俱乐部领头人就认为,应该扩大协会,让它成为千人万人的大协会,让它获得政府的认可。但当前接班的这些人跟他之间具有明显的发展路径分歧,他们希望一个跟过去一样的、爱好为主的、不受政府干系的小俱乐部。而现在,小俱乐部爱好者成为了主要领袖,大俱乐部爱好者辞职。在新的时代,到底是小俱乐部好还是大俱乐部好,要看未来的发展而判定。
第四,日本科幻俱乐部对未来如何让科幻文类延续,有着切实可行的计划和行动。从东野司这次的许多谈话中我可以看到,日本科幻俱乐部面对科幻读者减少、文类正在消亡的现实,已经开始了一系列行动用于拯救。例如,他们为了使青少年读者热爱科幻,正在整个俱乐部发起撰写青少年科幻小说的行动。这一行动获得了多数重要科幻作家的支持。一些人的作品已经上交。此外,他们还在对过去的重要作品进行整编。我记得立原透耶老师一次来北师大讲演时曾经说,日本科幻美术家把成人科幻的封面都改成很萌的少男少女,也是为了吸引年轻读者的目光。有读者就有未来,这是他们的看法。去年在美国,我也看到了类似的行动。
第五,日本作家对西方不够关心日本科幻的发展感到失望。跟很多作家攀谈的时候他们都会说,真抱歉我没有英文的版本。而有英文版本的人马上会送给你一个他的英文版作品的光盘。在东京讨论科幻翻译与日本的会议上,许多作家和翻译者就各国科幻发展、特别是日本科幻在那些国家的发行进行了回顾,但多数人的讲演中都提到,动漫是日本进入其他国家的最大艺术形式,纯科幻文本则非常少。虽然他们认为,这些年日本科幻已经在西方国家获得了较大的流传,但从他们展示的作品选等看,真是寥寥无几。在这个意义上,我觉得日本科幻人跟中国科幻人一样,仍然在急切等待着更多国家和地区、更多语言和民族的理解与了解。
第六,日本科幻界对中国市场、中国读者、中国科幻的了解非常少。但随着近年来一些日本学者的努力,在日本也出版过一点点中国科幻的翻译本。例如,林久之和立原透耶、上原香等人组织的中国科幻研究会的会刊,就每一期都会介绍中国作品。但可惜这个刊物知道的人不多,且全靠这些爱好者自己付钱支撑,也相当困难。今后,期待能给他们更多支持。
总体看,我觉得日本科幻的发展虽然很成熟,但他们也面临着许多全球性的问题需要解决。日本跟中国之间,也有很多可以相互讨论、相互切磋的地方。如怎样让西方读者认知自己的创作成就,就是一个可以共同商谈的话题。
以上感受也可能不对,期待大家批评指正!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