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黄金星周围,在天垂星幕后—谈《天垂日暮》

标签:
科幻杂谈 |
分类: 科幻文学 |

在黄金星周围,在天垂星幕后
—谈科幻小说《天垂日暮》
吴
宇宙中一直存在一个关于“黄金星球”的传说,这颗星球是处于科尼尔星域边缘的蜘蛛星。据说,人如果到达那里且能活着回来,就必定成为百万富翁。星际流浪汉李约素在寻找这颗梦寐以求的“黄金星球”中发现了失踪多年且属于“雷霆家族”的飞船。而这时,黄金星球的周围发生空间扭曲,将李约素和他的捕获物抛入不知所终的时光隧道……
打开青年作家江波的首部长篇小说《天垂日暮》,立刻被这种既熟悉又陌生的场景所吸引。说熟悉,是因为有关在某处暗藏黄金的故事,在中外历史中流传过上千年;说陌生,是因为这一次故事拓展到了广袤的宇宙空间。
再次醒来时李约素已经重装甲号飞船上,他受邀雷霆家族之约,奔赴熊罴星。科尼尔整个星域都已面临“来自暗宇宙”神秘力量的威胁,而天垂星也即将大难临头。
跟随作者不慌不忙的笔,读者感受到即将来临的宇宙威胁。此时,来自敌方的先遣探测器小黑球正透露出危机的信息。而面对威胁,雷霆家族全体都期待着天垂星将军古力特能指挥天龙号进行大战。在这样的时刻,他们认为,能和天龙号进行协同战斗的,惟有飞船平准号。但平准号又在哪里?李约素危机受命,一定要在荒蛮的宇宙中找到由沙岗人驾驶的平准号。
大尺度的宇宙深空探索,是小说《天垂日暮》的技术背景,而不同生命体之间的合作与抗争,则构成了故事的主要内容。
黑球并非真正的部队,它只是个先遣探测器。这点似乎又跟刘慈欣《三体》中的的智子不谋而合。《科幻世界》的主编姚海军说,江波的故事以传统技术为支点,而刘慈欣的小说则寄希望于当前还不存在的新宇航术。
即便新老技术各有看点,但两个作家在谈论宇宙构造的时候,都选择了膜理论,这一点又殊途同归。《天垂日暮》中,敌人的战舰穿透亚空间,看起来仿佛“星球级”的黑色堡垒,它只向天垂星那么一坐,巨大的星球便玻璃一般地破裂。天垂日暮,最终的抵抗只有切断侵略者的前行通道。李约素和他的同伴期待着彻底毁掉“伊特星门”以达到御敌效果。
象所有围绕黄金发生的经典故事一样,获取资源的斗争没有坦途。在江波构建的这只黄金星球的周围,大自然也有意无意地布满了无法顺利通过的障碍:黄金星球其实是暗宇宙和宇宙膜之间的脐带区,它把子宇宙和宇宙膜联系起来且能确保子宇宙的安全稳定,破坏这一部分,无异于彻底改变生物的生存环境。小说中,李约素无意间的这次闯入,最终引发了子宇宙的消失,且导致了异类物种的全面侵入。只有那些被他失去的记忆,才包含着御敌的最终秘密。而这一点,将成为拯救宇宙和生命未来的关键所在。
作为在中短篇创作中富有成就的青年作者的第一部长篇小说,《天垂日暮》继承了作家原有的那种描述宇宙宏大、深远和变化的突出特点。为了体现宇宙社会中智慧生命存在对大自然所造成的重要影响,作者将小说的情节重点放在了详细描绘不同种族的权力关系和资源争夺上,而这种交互战争又充满了《孙子兵法》式的诡诈和《战争论》式的武力宣示,一些读者能从不同的战斗过程和战略设计上看到历史的影子,而将这些战役的规模拓展到星系的宏大级别,则能使人重新思考历史与未来。
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科幻小说特别喜欢谈论道德和伦理。从星河到王晋康、从刘慈欣到钱莉芳,科技变化总是围绕着一系列的道德难题展开。此次,《天垂日暮》中的种种斗争自然也少不了围绕争夺黄金星球而进行的伦理反思,只不过江波小说的道德伦理必须发生于膜宇宙的崩溃等物理法则发生作用的时刻,因此更有一种天人合一、宇宙和智慧文明两大主题交融的感觉。
自从神舟飞船载人发射成功以后,许多作家对国产太空题材科幻作品进行过反思。在我们看来,从《月球殖民地》的登月向往到《新法螺先生谭》对太阳系可能存在多种文明的期盼、从《猫城记》对火星生命的观察到《飞向人马座》对小型黑洞的发现、从《超新星纪元》对银河系内部稳定性的担忧到《三体》对整个宇宙安全的忧虑,百年中国科幻小说反映的其实是百年华夏民族对生存空间的视觉范围转换。一旦中国人把自己的目光从土地转向天空、从月地空间转向深层宇宙,这个民族的便无法回头地闯入了现代社会,闯入了通向未来的不可逆转的历程。《天垂日暮》所进行的道德伦理追问,也许只是这一历史进程的又一个表现而已。
当然,作为新作者的新尝试,也应该指出其中的不足,惟有这样才能让作者更好地思考和改进。我们认为,最大的缺点是小说的故事进展太慢,许多地方应该艺术化从略的地方,没有很好地雕琢。在谈论种族之间和人际矛盾方面,由于作者社会阅历不深,还有肤浅的地方。在人物塑造方面,也有一些值得改进的地方。
不过,即便存在这样那样的缺陷,小说仍然有许多尝试值得肯定。例如,人工智能布丁的设计和描写,就很有绚彩。这是一个个性十足的机器人,它不够聪明,不够厉害,但却带有鲜明的幽默感,有些地方甚至能与《银河系漫游指南》和《光晕》中的马文与科塔娜相媲美。就凭这一点,也能看到作者在文学创作方面的巨大潜力。期待小说的第二、第三部能写得更好。
本文发表于《科幻世界》2012年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