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科幻在中国研讨会(北星、吴岩、JANICE BOGSTAD,江明)
由科幻作家北星倡导召开的研讨会《科幻在中国》,是整个芝加哥科幻大会中第二场有关中国的研讨会。这场的到场人数比上一场《女性主义科幻在中国》多了有一倍,场上挤满了人,有的竟然坐在地下。会议由JANICE
BOGSTAD担任组织协调,她先给大家时间各自介绍,然后由北星和我简单介绍了中国科幻的发展和不同时期繁荣的情况。这次,中国的新一代科幻作家悉数到场。郝景芳、夏笳、陈楸帆等依次介绍了他们的各自作品且向大家致意。随后围绕一些国外读者感兴趣的内容,回答了相关问题。
这场研讨会我有几个突出的感觉。首先,美国读者对中国科幻的发展确实非常不熟悉,对中国作品的了解,更是无从谈起。当我们介绍晚清、民国、新中国各个时期直到当代的《三体》的时候,大家都表现出强烈的兴趣和关注。许多人一再问,在哪里能找到这些作品?还有的人问《三体》何时能翻译出版。看来,加强英文网站建设、汇集英文翻译的中国作品,已经成为当今不可拖延的任务。希望《科幻世界》或象我们这样的大学能做,同时也希望科幻迷能大力把这个工作做起来。
其次,不少西方作者和读者,感兴趣中国科幻市场的情况。在国外科幻市场相对萎缩的情况下,他们关注是否能给中国投稿,把中国当成一个发展的新场所。对此,其实国内出版单位应该大力支持和热烈欢迎。配备适当的英文编辑,直接从这些有基础的作者中选择作品和发表作品,不一定不是一个好的途径。此前,《科幻世界》自己就曾经培养过DAVID
HILL这样的作者,他的作品《天幕坠落》在中国反响强烈。此外,以色列作家拉维,也是一个受到中国科幻迷鼓励继续从事东西科幻交流的作者,他编辑的两本科幻选集,都收集了中国作家的作品,而他自己,也成为了西方逐渐产生影响的科幻作家。
第三,加强中国出版政策、出版现状、科幻市场情况的发布,是让外国作者读者熟悉中国的重要方式。我认为,要想把以《三体》引导出的中国科幻热推向感兴趣的西方读者,必须在图书出版的同时,策划相关活动,并通过这种活动,整体将中国科幻的概念营销出去。其实,日本作家多年前已经做过相关事情。我们今天应该吸纳多种国家的前期经验。
第四,鉴于科幻大会在西方科幻作家读者中的作用,应该鼓励中国作家、读者、画家等参加科幻大会,熟悉国外,接触国外。这次会议中的几次科幻活动,中国的科幻迷都表现出色。他们在发言或提问中,用自己熟练的英文丰富了嘉宾的讲话内容,更正了嘉宾讲话中的错误,拓展了嘉宾的知识领域,使整个活动更加完美。我相信更多科幻迷的参与,应该在东西文化交流中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明年的世界科幻大会将在圣安东尼奥举行,科幻迷现在就应该立刻准备报名和购买机票。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