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SF,Gelievable?

标签:
转载 |
在复旦大学召开的“新世纪十年文学”国际研讨会邀请了科幻作家出席,会后“主流”文学界对科幻发生了兴趣。有的重量级学者说要开始关注科幻了,有的热情朋友要组织专业人士向英文世界译介一批科幻了,有的文学界重要期刊组织科幻专题的文章了,出版界的朋友也都纷纷表示友好,探寻展开未来合作的可能性了,有的知名学者甚至诚恳地说:所谓的“主流”这些年乏善可陈,希望在你们科幻身上!这话多么给力啊!
而借着刘慈欣的《三体3》和韩松的《地铁》两本书的先后登场,《新周刊》、《南方周末》、《新京报》等知名媒体也开始纷纷给力了。《三体3》虽然11月才上市,却入围了“2010中国娇子新锐榜年度图书”,而微博上的各路名人也对其称赞不已。同时,风头正健的知名科学传播机构“科学松鼠会”打造的“果壳阅读”品牌也开始加入了科幻出版的队伍中,一出手就是《地铁》,并有雄心勃勃的后续计划。2010年第一个十年的末尾,以这两本本土原创科幻为焦点,传媒界和文化界狠狠地给了几回力。
与这些所谓“圈外”的支持相呼应,“圈内”也热闹非凡,民间团体《新幻界》主办的“星空奖”颁奖、《科幻世界》的年度笔会、首届“星云奖”的热闹颁奖、科幻作家参加“大声展”、42工作组新学期的系列讲座,等等。此外,《科幻大王》要改版成《新科幻》了,《新幻界》的实体作品选也登场了,《阿飞幻想》创刊了,《九州幻想》的团队在全国高校巡游了……
这让我们可以借用那个老笑话说一句:科幻没有死,科幻还活着,而且,还精神着呢!
但是,面对我们一直希望得到的而终于越来越多得到的外界支持, 吴岩老师却提醒:其实我们从来不缺乏支持,关键还是要靠作品。
一语中的!
仔细一想,过去的一年里,数的出来的科幻长篇,竟寥寥无几。
科幻作家们,老实说,不太给力啊。
一方面,《三体3》的热销,使那个流传很广的“爱科幻就像坐公车到了一定时候就下车虽然如此还会有新的人上车”的公交车理论也就被证明为不完备的了。实际上,正是这一茬茬下了车的科幻迷,慢慢地渗透到进社会的各行各业,把对科幻的爱播撒到辽阔的土地上,一旦有一天,有什么事触发了他们的热情,他们就会在自己的岗位上,纷纷给力了。科幻的市场潜力无疑是巨大的。另一方面,《三体3》的热闹,也恰恰证明中国科幻一年到头也实在没有几本让人值得念叨和期盼的东西。
所以科幻迷嚷嚷的再凶,媒体再怎么擂鼓助威,“主流文学”再有兴趣,也都白扯,还是要靠作品说话!
气候固然是好转了,但假如咱们没有抓住这股暖风,顺势长出几颗好苗,不但白白浪费了这大好时机,恐怕还要浪费不少感情。所以当务之急,是趁着大伙被《三体3》《地铁》等重拳打得晕晕乎乎时,赶紧再补上几拳,那才是一出好戏。否则,别人清醒过来之后,恐怕就要摇摇头说:不给力啊老师!
但是,话又说回来,市场可观和作品匮乏之间的供需不平衡,又恰恰证明了科幻写作,确乎不是一种想要给力就能轻易给的上力的,尽管有些科幻作家,比如今年出了《卡勒米安墓场》的迟卉,为了写科幻都写出了颈椎病。所以评论家再鼓励,再斥责,读者再怎么褒贬,好作品却不是一朝一夕能呼唤出来的。鲁迅先生说的好,未有天才之前,须有培育天才的泥土。写不出《三体》,并不意味着你的写作就没有价值了。每个写作者,都应该有预备当泥土的勇气。
总之,问题是复杂的,前景是光明的,道路是不明确的,石头是有的,能不能过河是要另说的。而把耕耘泥土的工作做好,这是我对当前中国科幻的现实期望。这期望也许不够给力,但也只能尽力地给了。
![[转载]SF,Gelievable? [转载]SF,Gelievable?](http://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