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飞幻想》第二集隆重上市

标签:
阿飞幻想奇幻杂谈 |
分类: 科幻文学 |

《阿飞幻想》(第二期)“主编手记”
吴岩
有一年我出国时间有点久,回来的时候问科幻作家星河国内的创作有何动态。星河说,别的也没什么。不过,你一定要看看马伯庸的小说《寂静之城》。“中国人写的,却有《1984》的气派。”他补充道。那是我第一次听道马伯庸的名字。连带了一个宏大的褒奖。
但马伯庸是多面的。我第二次再听到他的名字,是在科学松鼠会举办的科学嘉年华化装舞会上。那次,马伯庸获得了“祥瑞御免奖”。整个领奖的过程伴随着以夏笳和小姬为首的“科幻文艺女青年”异常狂放的欢笑,“祥瑞御免”之声震天动地。在一个科技昌明的时代,采用这种办法跟马伯庸划清界限,着实也算是一个独特的景观吧。
那一晚我们玩的高兴,开车回家时误入了通往河北的公路,在上面前行了二、三十公里,渐渐发现周围已经杳无车影,公路上雾气蒸腾阴森恐怖,我忙不及地在通向黑暗远方的公路上拨头掉转,想快点打道回京。同行的一位作家为了缓解我的紧张,忙不迭地向我说,“不急不急,祥瑞祥瑞。一定是马伯庸捣的鬼!”
后来我跟马伯庸夫妇、飞氘等一起吃饭,也谈起这些故事。大家觉得很好笑。再后来我看了他写的不少历史故事、名人故事、甚至革命故事,多数都幽默中透着睿智。我不禁感叹起那种想象力和青春思维的放纵魅力。
我觉得今天的中国人,已经可以生活在一个能将现实与想象交融在一起的生活状态之中,已经能生活在一个能让自己的愿望在精神和物质两同时满足的世界的门槛上了。你不必再为“不尊重科学”而受到批判,也不必再为“谈论神鬼”而受到整肃。如《阿飞幻想》、《九州幻想》、《科幻世界》、《科幻大王》这样读物的存在,能教会我们重新认识一个多元化的真实世界,学会尊重世界上千奇百怪的生活状态。更重要的是,想象力还能打开一扇改进自身认知能力的大门,为我们过渡到一种全新的物种、为彻底解决资源短缺和增进相互信任找到全新的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