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黄金海岸的沙滩,能让人想到郑文光的小说《太平洋人》。这里就是太平洋啊!
明天,将再度启程。
算起来,离开澳大利亚已经有五年多了。布里斯班还是老样子吗?
北师大在那里已经积累了一个不小的团队。而我当时在的时候,大概只能找到一两个人。
还有一些老朋友要见。詹晓明和陈军,我在那里最熟悉的三个华人家庭中的两个。第三个是我的本科班主任王新超老师。可惜他目前还在北京教书。另有一些科研上的老伙伴和老朋友。LISA
ENRICH是我研究校长学的老朋友。她跟我今年差点获得了最佳论文奖。KERRY
MALLAN,澳大利亚儿童文学协会的前主席,我在那边总参加她的团队的活动。学到很多东西。BOB
ELLOITT,一直是教育系的外事负责人。现在到了孔子学院,专门做中国方面的工作。也要见见。CATHY
RODIER,我当时就在她办公室的旁边。到她家里多次聚会。这次,仍然会去。本来在师大外事处的小穆,还给我安排了跟创意产业学院的两位讲写作的教授会见,看有什么可以合作。下周末的最后两天,还要参加一个科学教育的会,讲讲中国科幻如何进入课堂,已经做了什么?正在做些什么?将要做些什么?再看看国外正在做什么?除此之外,要看看我们北师大的朋友,老穆、亚星,还有谁?有上过科幻课的吗?
想起来,我已经有两年没有离开中国了。很多过去发生的事情,都显得特别遥远。最近作家们都在讨论行走写作的事情。因为安逸的生活腐蚀了大脑,不让你思考,也不给你感觉。于是,大家都走。毕淑敏是乘坐豪华邮轮行走的。回来后写了一本书,不厚。可能豪华邮轮太舒适。我看安武林现在也四处走。他主要写的是作家看作家。都放在博客上面,挺有意思。前两天跟杨平吃饭,我说你也该走。真的整理行装,四海为家地走半年。走能改变当前的生活枯竭状态吗?走能建立一种丰富的人生吗?
谁能知道?
还是先走了再说。
“时间旅行者”跟大家说,“我下周四再回来。那时候,我将带来前所未有的知识!”
这不是威尔斯的原话。不过,原话并不重要。
读作品主要不是读原话。是读隐藏在原话中的那些对生活本身的沉思。时间旅行者想说的是,他将从他的行走中带来思想。
那就先走吧!12月中旬的某个日子,我们再见。这期间,我将把看到和听到的放在博客上跟大家分享。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