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涛印象(文有仁)

标签:
金涛印象杂谈 |
分类: 金涛创作研讨会 |
金涛印象 |
在科学的春天里,我结识金涛。
1984年到1988年,在我担任新华社波兰分社首席记者期间,金涛曾访问波兰。当时波兰有许多不安排外宾参观的禁区,我带金涛专门参观了这些地方。访问波兰7天后,他写出了有关波兰科技、文化、历史、风光等8篇游记。他给我留下深刻的印象:其一,他是“大”的科普作家。其二,他是“大科普”的作家。我以为,科普的任务不应只是普及自然科学和技术知识,而应有“大科普”概念,即还要做自然界探索考察、科技史、科学精神等包括人文知识的“大科普”,这样路就会越走越宽。而金涛就是这样一位“大科普”的作家。
对于科普创作,有人主张:“每个人都只写自己的专业”,这样“就避免了在所有科学议题上发言的尴尬”。的确,有些科技专家写出了自己专业方面好的科普作品。但也有许多科普作家写出了非自己专业的出色的科普作品。有些文科出身的人也写出了涉猎广泛的科普佳作。我们不能用“只写自己的专业”来束缚科普作家的笔。
记得我回国后希望把在波兰写的通讯汇编出版。时任中国科普出版社总编辑的金涛告诉我,科普出版社打算出一套“看世界丛书”,拟请新华社、光明日报一些驻外记者写稿。这套丛书受到了读者欢迎,给出版社带来了经济效益。金涛作为出版家的远见受到了驻外记者们的赞扬。
故事性和文学性,这是金涛一贯倡导的科普、科幻作品应有的因素。金涛自己就是这样身体力行的。他的科普文章、科学童话、科幻作品,都具有故事性、文学性强的特点,因此引人入胜,通俗易懂,读后回味无穷。
《科学时报》 (2009-4-24 B3
科艺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