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关于梅菁的新作

(2008-01-22 01:27:21)
标签:

梅菁

南茜

小说

纽约

文化

分类: 梅菁纽约手记
 

关于梅菁的新作

 

                               女人的追问
                                       文:赵晓玲
还是好几年前,梅菁到美国后不久,就在电话里或是EMAIL和我讲,有个经历不寻常的老太太要把自己的一生写出来,要梅菁帮助她写这本书。梅菁问我的想法,其实她那时已有想法,基本考虑要写了,不过是想从我这里得到点认同。我不用思索就说,写。
我纯粹是改不了的职业病,感觉到这样一个中国妇女,在中国的战乱中从北方到南方,又从大陆到台湾,然后到美国;虽然生活有动荡,却能在亲情中长大,有了铭心刻骨的爱情,可没有逃脱悲剧的命运,而且是被自己致亲的亲人伤害、折磨了三十多年,她的晚年的回忆,必是很好的文学题材。她生于上世纪动荡的30年代,带有那一代人又传统又现代的文化背景,尤其故事发生的这些岁月,让人感到那种家庭亲人之间的纠葛,是能透视出时代的影象的,让读者从这个女人一生遭际,感受时代的脉动。使用这个题材,梅菁可能写出一个很成功的作品。但我不可能想象到,这个故事会那样地让人感觉到人生的痛苦与凄凉;尤其是女性读者,感受会更为深刻;也没有想到,张南茜女士的个人经历,包括令人心疼不已的情感经历,会让我想到一些历史事件,想到我们中国人在整个20世纪经受的战争与杀戮,动荡与分裂,相爱与背叛。
五年过去了,《从纽约到康奈迪克》完成了。由于传主经历的奇特与曲折,作品有小说的迭宕起伏,尤其是那些耐人寻味的细节,读起来就象侦察员读嫌疑犯笔录,琢磨犯罪线索一般。但我们一定不能忘记,这本书完全是南茜个人生活的真实记录。因为书是梅菁在美国完成的,就有我们这边不常见的讲究,书稿上有南茜的签字,有律师参与,读者可以相信,无一虚构。阅读这种真实真是惊心动魂!
阅读书稿时,我听到生于上世纪30年代的南茜一遍又一遍地回忆那些细节,想弄清为什么她的生活变成这样。到底是什么毁了她的生活,她的爱情,她的家?也听到小一辈的另一个女人,生于上世纪60年代的女作家,我熟识的梅菁在追问同样的问题。两个女人的声音交替在书中出现,让我不由自主地要参与这种追问。书稿读完以后,我竟然不敢说出一种感受——这不只是张南茜一个人的故事。由于书稿的真实性,这种感受令人害怕。但我还是要说出来:在整个的20世纪中,我们中国的女人们,走到南茜那样的年纪,有多少是没有经历过爱情与背叛,亲情与阴谋,缱绻柔情与暴力相向的呢?
南茜写书的一个目的不就是要读者警惕吗?
我想,要警惕的,不光是女人们,还有男人们。
这本书里的至亲妹妹们,还有姐夫和妹夫,没一个是幸福的,内心能够安宁的。
这个家庭悲剧仅仅是因为个人的性格和品德的问题么?为什么会形成那样的性格和品德呢?老话讲,一娘生九子,九子不同样。为什么呢?
就在我要把这篇文字发往编辑部的时候,北京电视台的环球节目里正讲,美国的政治候选人为了多得选票,会提到中国,有一位说,中国人是注重家庭,富于教养又有经商头脑的。中国人是这样的吗?

 

注:原文在晓玲的BLOG中

http://blog.tianya.cn/blogger/post_show.asp?idWriter=0&Key=0&BlogID=310338&PostID=12422086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