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梅菁纽约手记南茜文化 |
分类: 梅菁纽约手记 |
《从纽约到康奈迪克》是我和南茜女士一起商量后给这本书的一个暂名。当我写完这本书,并为它打上一个句号时,是2005年5月7日的上午,那天,我本来以为会为这本书的最后一些文字占用整个的上午或是还要延续到下午去,但是真的时间比我预计的要早。一切都在突然间变得静寂了,我回想起这几年的日子里,自己是如何从陌生到熟悉地走进南茜女士的生活,一切是那样的偶然,可是似乎又有一些预示着一切的必然,当南茜女士的故事被写作已经完成之后,我的心里突然地涌起许多的感动和感激。大约在2002年我认识了南茜女士,而最后决定开始写这本书时,已经是2003年初。开始写作时,并没有想到写起来这么困难。我常常是坐在那发呆,想着这个女人的一生,这个故事不是故事,是真的。这真的太让人心惊和心疼了.
到今天写完第一稿、第二稿、第三稿, 后来又修改了多稿后,一直到2007年6月22日,书的最后有一个详细的记录,这真是一个漫长的一个过程。早知道南茜女士的这本书会写么长时间,在当时我真的未必会有这种思想准备。因为走进一个人的内心是一件很艰难的事,而走进南茜女士这样一个经历了那样多创伤的人,就更难了。有那么一段时间,我都有一种写不下去的感觉。那时我真的很茫然,明明是觉得已经了解这个人这个事了,可是,就是写不下去了。那时候我看着那一堆的素材,不知道要做什么,常常是几个小时都在不停地一遍又地遍的看着它们,却不知道如何落笔。
在我第一次听到南茜女士的故事时,我也曾怀疑这样的事件是否会同时发生在一个人的身上,这似乎是太传奇了,南茜女士起初对我谈起这一切的时候,特别谨慎,甚至于到了小心奕奕的地步,如果说我不见到她的一些家人,我还真的没有那么确信,可是当去张家老三家时,我听到他们都在劝南茜女士,说大嫂,你要想开一点呀,老大都走了,不管怎么样,你还是我们的大嫂。南茜女士的大弟弟告诉我说,如果说只是简单的情感生活,真的也不必写什么,许多人都会遇到这种事,但是当小妹妹也出了事时,他改变了态度,他非常支持南茜女士将自己的这段人生经历写出来。
写作的开始是茫目的,一个人的一生故事,要如何谈起。于是我们开始走访南茜女士过去生活过和工作过的地方,去见每一个可能的当事人,有的同意我们的写作,也有的坚决反对我们写作;每去过一次或是一个地方,都知道一些原先不知道的事情,于是,每一次我再路过那里和这里时,也就觉得不同了,我想,原来在每个普通的窗户后面都有着那么深的故事。
写作开始时,我阅读了大量的南茜女士和树彬先生之间的书信和南茜女士自己的日记,南茜女士并将过去的老照片全部地呈现在我的面前,她一张张的讲述,我们一起一张张地挑选,最后确定有一些要去翻拍的照片,我记得去一家照片店翻拍时,那个先生对我说,你妈妈真是漂亮,我说,她不是我妈妈,是一位经历不平凡的老人,我在写作她的故事。每一次看她的照片,我都非常感概和心疼,因为以她的出身和经历,是不太会遇到这类事件的,家人们为了她的生活,已经在早远的年代选择离开中国,避开了那些可怕的各种运动,也为了她的将来,早早选择来美国生活,真是避开了可能要发生不幸的种种地方,但是仍然没有避开自己命运,而如今那些记录着南茜女士各个时期的照片,也呈现在此书中,算是对她自己的人生一个完整的记述。当听着素材中那些有关于警察与他们各自的对话以及各个时期的电话录音时,我真的是心惊!整理这些素材占几乎用了2004年的整个的夏天,并经得南茜女士核对和认可,再经得她的律师的同意选用了一小部份与事件相关和有价值的内容,现在以原貌呈现在书中。
这本书是一本记忆文学。这有别于我以前所写的任何小说故事。能够写下南茜女士的故事,也是我本人的一种幸运。
全书是中所涉及的人物全部是真人真事,只是为了避免一些法律方面的问题,部份名字用了化名。除了名字以外,所有的一切都是真实的。
当我写完第一稿时,与南茜女士一起抱着那一大叠的稿纸在Staples Copy&Print Center店里复印时,心里真的有了一点点轻松,对于我来说,我帮助南茜女士完成了她的一个心愿,并且在整个的写作过程中学会了以什么样的态度来尊重他人,和走进一个几乎是陌生人的内心,那些日子里,我几乎每一天都和南茜女士的故事以及她的人生在一起,通过每一天的写作,我学习她的仁慈和坚强,学习在人生的风浪中可以如何经历自己的人生,如何面对自己的人生,并且怎么样地坚持住自己最要紧的品德,怎么样护卫自己纯净的心,在经历了人生中的大起大落之后,这颗心仍旧是这样的自由和美好,而且时刻都是温暖的。
在后来的不断修改中,为了方便传稿,我教会了南茜女士电脑,现在她可以熟练地上网收发Email、查找自己所需的资料,南茜女士自己笑称,这是写作本书她的一个意外收获。
我一直在想,在这本书的写作过程中,在这长长的从2003年到现在的五年多的时间里,我收获了比南茜女士更多的,甚至于是无法言传的一些东西,我觉得非常安慰的是,在这种收获中我们都能够平静而平凡地面对自己的人生风雨,无论经历了什么事,我们都可以在某一个地方好好地愉快地生活下去,这是一种智慧,一种安心。
但愿所有读过这本书的朋友们也能够有此获得,我热切地希望这样的写作让我在这本书中做到了这一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