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来美这篇文章,曾经是一篇旧文,不过,一直到今天我仍然是这样想的,女儿现在是四岁,我没有叫父母或公婆为了带孩子来美国帮我,我觉得那样做真的失去了他们来美国的意义,当然,在母亲去逝和父亲病重的情况下,我也不再有这种可能叫父母一起来美国,帮我带孩子,并同时也来享受这天伦之乐。
以前在那篇关于父母来美的旧文中,我是这样写的:
在每天上班约一个半小时的路上,我时常能看到一些感人的风景。有一天,在地铁上看见对面的一个男子领着他年迈的父母,那男子指着7号车窗外的花旗银行大厦说,那是皇后区唯一的高楼,那年迈父母就一齐望去,接着男子又往别处一指,说那就是P.S.1,也不知那父母是否明白,就见他们频频点头。我望着那对年迈的父母善意地一笑,笑得他们去低头左看右看地察看是否有不妥。后来那男子告诉我,他来美6年了,父母是第一次来纽约,而那父母却问我,为什么总是看着他们笑?我再一次笑,眼中含泪,我告诉他们,我羡慕他们也羡慕他们的儿子。如果父母双全,父母来美的好梦总是可以实现的,可是更多的时候是没有等来那一天,父母或一方已不再,或双双不在了,我的两个朋友来美国后第一次回国,就是去奔丧的,而我自己在来美半年的时间就在无法回去尽孝的情况下,让母亲这样的远去了。每一次这样想时,就不免伤感,于是看见别人的父母和孩子团圆了,就要眼泪花花地触景生情。
可是,也看到另一些情景,一对夫妻,在生第一个孩子时,让女方父母来,当然是来带小孩的,半年后再换男方父母来带小孩,这样换来换去,小孩子就长大了, 长大之后父母就不再有用了,也就在这时候让父母打道回府了。我在老年中心曾遇到过一对老人,他们有些伤感地说,现在孙子长大了,要受正规的美国式教育,不需要他们了,也可能当子女的,从来也听不到父母的怨言,而做父母的在这时候的选择也总是为了更让儿女宽心,他们从来都不让儿女们知道他们究竟想要什么样的生活,而我们作儿女的又总是想当然地以为父母还能要什么呢?就是这样 ,我们 忽略了父母真正的要求。最近 我的周围又有几个朋友的父母要来美国了,不过他们都是为着同一个目标,是来当孩子保姆的。他们满心欢喜 ,没有任何怨言,可我还是为他们暗自地伤感。
我希望有一天, 我的亲人们也会来美国,我但愿那就是来美国, 而不是为了别的什么。
这篇文章当时曾发表在星岛日报上,有些朋友知道我是在电台工作的那个梅菁,因此而打电话给我,说你讲的真好,可是许多人却真的很难做到这一点。来电话的大部份是老人,他们要么是已经经历了在美国帮儿女带孩子的生活;要么就是刚刚来美国,正在帮儿女带着刚出生不久的孩子,因为中美习惯不同,带孩子的一些做法也不相同,他们多少有一些矛盾,老人们觉得有一点委曲。我自己觉得我的话语完全不能安慰这样的一些老人们,只是我在自己还没有经历的生活中,早有预见地明白了这个道理,所以对于自己的生活安排有着一定的原则,尽管我知道那一点也不是省事的做法,往往让自己受很多的累.记得我的父母在我还很小的时候,也是为了革命工作将我放下,交给奶奶或是保姆,当还懂事一点时,我是在幼儿园全托的孩子,最早会数的数字是6,因为数到6,妈妈就来接我了。现在看看自己的女儿是在四岁的年龄,与她在一起的乐趣真是太多了,可惜,过去我的父母和许多的父母都错过了与这样大小的孩子们一起生活的时光,也是陪伴他们成长的最佳时机,我看着她的小脸蛋,就觉得一阵子的庆幸,明年她要上学时,我会接公婆来美,那时我想,我们一家人是可以各处去旅游一下的,而不是让他们一来就只呆在房子里照顾小孩子。
我一直认为老年人也应该有自己的生活,将希望寄托在儿女身上当然无可厚非,他们心甘情愿地付出自己的所有,是他们的一种愿望,但并不是他们真的应该应份的事,儿女们如果已经是成年人了,为什么不以能依自己的力量来过自己的生活呢?前些日子,我家里人给我寄了点东西,用一张旧报纸塞在箱子里,我翻开那张旧报纸,报上竟然在争论的是孩子买房子时,是否应该问父母要钱付首期?许多父母发言说,只要他们力所能及,他们愿意帮助自己的孩子;许多孩子却说的是当然要父母帮助,他们留那么多钱又没有什么用,不帮自己去帮谁呀?我真是吃惊于今天的孩子们,为什么一点想要自立的心愿都没有,能靠就靠的想法迟早会害了他们的,往远一点地说,也会害了这个国家。而在这里我也想说,父母亲们,辛苦了一辈子了,也要学会为自己想一想,无论来美国,还是在中国,都要过过自己想过的生活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