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纵浪大化的生命智慧——陶渊明

(2025-03-05 17:19:06)
标签:

杂谈

纵浪大化的生命智慧

——陶渊明

在一般人的心目中,陶渊明是一位田园诗人、隐逸诗人,但其实他更是一位哲学诗人。魏晋是一个玄学发达的时代,陶渊明的很多作品(包括诗与赋)都隐含了深刻的玄理,揭示这一点可以让我们抵达那个充满形上激情的思想现场,领略他们绽放的哲学之光。陶渊明的哲学可以称之为生命哲学,或曰生命智慧。我们最应关注的是他的形影神三首并序,全诗如下:

贵贱贤愚,莫不营营以惜生,斯甚惑焉;故极陈形影之苦,言神辨自然以释之。好事君子,共取其心焉。

形赠影

天地长不没,山川无改时。草木得常理,霜露荣悴之。谓人最灵智,独复不如兹。适见在世中,奄去靡归期。奚觉无一人,亲识岂相思。但余平生物,举目情凄洏。我无腾化术,必尔不复疑。愿君取吾言,得酒莫苟辞。

影答形

存生不可言,卫生每苦拙。诚愿游昆华,邈然兹道绝。与子相遇来,未尝异悲悦。憩荫若暂乖,止日终不别。此同既难常,黯尔俱时灭。身没名亦尽,念之五情热。立善有遗爱,胡为不自竭?酒云能消忧,方此讵不劣!

神释

大钧无私力,万理自森著。人为三才中,岂不以我故。与君虽异物,生而相依附。结托既喜同,安得不相语。三皇大圣人,今复在何处?彭祖爱永年,欲留不得住。老少同一死,贤愚无复数。日醉或能忘,将非促龄具?立善常所欣,谁当为汝誉?甚念伤吾生,正宜委运去。纵浪大化中,不喜亦不惧。应尽便须尽,无复独多虑。

此诗应为陶渊明自剖之语,分别以形、影、神三者为依托,表达了三种人生观,以及他对自身生命的反思。其中,“形”指的是人的形体(肉身)感叹自然万物之长久不绝,人的生命之短暂。主张今朝有酒今朝醉,及时行乐;“影”指的是人的影子,感叹身没影灭,但身没名或可存,因此主张“立善求名以不朽;“神”指的是人的精神,有感于前二者的苦恼,提出解决之法——顺其自然。既不主张及时行乐的享乐主义;也不主张汲汲于追求富贵,为物所累。所谓“甚念伤吾生,正宜委运去。纵浪大化中,不喜亦不惧。应尽便须尽,无复独多虑。 这首组诗《形影神》就是表现他作为人的自我矛盾与解脱之道。这是陶渊明诗中比较特殊的一首,因为渊明在诗歌中很少进行比较抽象的人生思考,这首《形影神》是个例外。务实的渊明如何会写出这样一篇的作品来呢?宋代周密认为,渊明的创意来自《列子·力命》篇。《力命》开篇就把假设为两个有人格的个体,让他们俩进行对话,分个高下:力认为命的功效不如他,而命问力有什么本事,力说他可以让人们通过后天努力改变自己的寿命、处境、身份、经济状况。命举了一大堆好人倒霉、恶人享福的例子,来驳斥力。力没词了,但他反过来问命,难道好人倒霉、恶人享福就是你造成的吗?命说,命运是没有人能控制的,我虽然是命,但我也不了解什么是命——这才是命啊!当时正值同时代的玄学家张湛做了《列子注》而使其书名声大噪,引起陶渊明的注意应该是在情理之中,至少可以说明在一个玄学大盛的时代诗人的文化背景。陶渊明在诗前写了一个小序,说明写这三首的宗旨: 天下人无论贵贱贤愚,没有人不珍惜生命的, 所以我写了这三首诗,前两首极力陈述的痛苦,最后一首让自然的人生态度来化解的痛苦。喜欢研究人生的人们,也许会认同我这份心思吧。重点是以神来”“

“纵浪大化”就是陶渊明做出的人生选择。“化”是《列子》一书的核心概念之一,在魏晋时代产生了广泛影响。《列子·天瑞》:人自生至终,大化有四:婴孩也,少壮也,老耄也,死亡也。 陶渊明《还旧居》诗:常恐大化尽,气力不及衰。 曹植《九愁赋》:嗟大化之移易,悲性命之攸遭。 陶渊明的诗句表达了一种 顺应自然、超越自我的哲学思想 。在这句诗中,纵浪意味着放浪形骸,自由自在,无拘无束;大化则指自然的变化。陶渊明认为,在天地变化的过程中,人应该达到不以物喜,不为己忧的境界,即不过度追求外在的荣华富贵,也不畏惧生死离别。陶渊明通过诗歌传达了一种回归自然、返璞归真的生活态度,认为人应该顺应自然的规律,而不是刻意追求超越自然。他拒绝在天国中求得永恒,也不在乎死后流芳百世,而是希望在纵浪大化中实现自我的超越。这种思想与道家的无为而治有异曲同工之妙,都强调顺应自然、不强求。纵浪大化不仅是一种人生哲学,也是一种生活态度,强调在变幻莫测的人生旅途中保持平和的心态,顺应自然的规律,超越自我,实现内心的宁静和自由。中国古代哲学很早就有把时间视为川流不息的河流,《论语·子罕》云: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这种时间之流,呈现为一种起伏波浪状,象征着人生的起起伏伏,“纵浪”就是就是随波逐流与时消息。这与《周易》六十四卦的起伏波动原理也是一致的。张载《正蒙·神化》云:“气有阴阳,推行有渐为化。”王夫之《张子正蒙注·神化》:“其氤氲而含健顺之性,以升降屈伸,条例必信者,神也。”这就是文化长河中的波浪哲学。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