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中国古代的相对主义——读庄子《齐物论》

(2023-10-20 06:18:06)
标签:

杂谈

中国古代的相对主义

——读庄子《齐物论》

《齐物论》是《庄子》书中的一篇,但“齐物”是庄子哲学的根基,读懂《齐物论》就读懂了《庄子》的大半。何谓“齐物”?就是对于世间万物不加区别,同等看待,强调其共性和普遍性,“以道观之,物无贵贱”。“齐物论”又称相对主义或相对论,但这与爱因斯坦相对论不同,爱因斯坦是在受历史条件限制的意义上承认真理的相对性,而道家则是认为无理可讲。这种相对体现于世间万物的各个方面:一是大小相对——“天下莫大於秋豪之末,而大山為小;莫壽乎殤子,而彭祖為夭。天地與我並生,而萬物與我為一。”二是美丑相对——“毛嬙、麗姬,人之所美也,魚見之深入,鳥見之高飛,麋鹿見之決驟。四者孰知天下之正色哉?”三是区分相对——“物無非彼,物無非是。自彼則不見,自知則知之。故曰:彼出於是,是亦因彼。彼是,方生之說也。雖然,方生方死,方死方生;方可方不可,方不可方可;因是因非,因非因是。”四是是非相对——“彼亦一是非,此亦一是非。果且有彼是乎哉?果且無彼是乎哉?彼是莫得其偶,謂之道樞。樞始得其環中,以應無窮。是亦一無窮,非亦一無窮也。”因此,“物固有所然,物固有所可。無物不然,無物不可。故為是舉莛與楹,厲與西施,恢恑憰怪,道通為一。”《庄子·秋水篇》也有类似的说法:“以道觀之,物無貴賤;以物觀之,自貴而相賤:以俗觀之,貴賤不在己。以差觀之,因其所大而大之,則萬物莫不大;因其所小而小之,則萬物莫不小。知天地之為稊米也,知豪末之為丘山也,則差數等矣。”

《齐物论》提供了一种相对主义的观照世界的方式,对后世的知识分子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一是宏观俯仰——“以道观之,物无贵贱,万物一齐,孰短孰长?”例如王昌龄《送柴侍御》:“流水波通接武冈,送君不觉有离伤,青山一道同风雨,明月何曾是两乡”,在一个宏观的视野内把离别之事想开了;二是动态掌握——一切皆流无物长住;“臭腐复化为神奇,神奇复化为臭腐”;诸如吕洞宾《题广陵妓》:“嫫母西施共此身,可怜老少隔千春。他年鹤发鸡皮妪,今日玉颜花貌人”;杜牧《春日古道傍作》:“万古荣华旦暮齐,楼台春尽草萋萋。君看陌上何人墓,旋化红尘送马蹄”。在一个动态发展的过程中,没有什么东西是永恒不变的;三是多维审视——舍弃事物的自然形态导向万物齐一;“民湿寝则腰疾偏死,鳅然乎哉?木处则惴栗恂惧,猿猴然乎哉?三者孰知正处?”苏轼《赤壁赋》:“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四是自我平衡——在无限与有限的矛盾面前放弃能力自求平衡,一是泯灭自觉意识,如白居易《委顺》:“外累由心起,心宁累自息。尚欲忘家乡,谁能算官职。宜怀齐远近,委顺随南北。归去诚可怜,天涯住亦得;”“自其异者视之,肝胆楚越也;自其同者视之,万物皆一也”。再如苏轼《定风波》:“常羡人间琢玉郎,天教分付点酥娘。自作清歌传皓齿,风起,雪飞炎海变清凉。万里归来年愈少,微笑,笑时犹带岭梅香。试问岭南应不好,却道,此心安处是吾乡”。

齐物哲学反映了老庄道家的悲观主义历史观。《庄子·庚桑楚》:“舉賢則民相軋,任知則民相盜。之數物者,不足以厚民。民之於利甚勤,子有殺父,臣有殺君,正晝為盜,日中穴杯。吾語女:大亂之本,必生於堯、舜之間,其末存乎千世之後。千世之後,其必有人與人相食者也。”如此深刻的悲观,促使道家人士忧患深重,他们倡导的复归于朴、致虚守静、旷达超脱,本质上都是一种生命的内敛、收缩,苏轼经历了人生的磨难后写有《法惠寺横翠阁》:“雕栏能得几时好,不独凭栏人易老。百年兴废更堪衰,悬知草莽化池台”这让人想起了李煜词《浪淘沙》:“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罗衾不耐五更寒。梦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贪欢。独自莫凭栏,无限江山,别时容易见时难。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还有刘禹锡的《乌衣巷》:“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四川成都有一首佛寺对联:世上人法无定法,然后知非法法也。天下事了犹未了,何妨以不了了之。《齐物论》一段对话意味深长:齧(niè)缺問乎王倪曰:「子知物之所同是乎?」曰:「吾惡乎知之!」「子知子之所不知邪?」曰:「吾惡乎知之!」「然則物無知邪?」曰:「吾惡乎知之!雖然,嘗試言之。庸詎(jù)知吾所謂知之非不知邪?庸詎知吾所謂不知之非知邪?(niè)缺问王倪,三问三不知,这正是庄子的智慧,因为世上从来就没有什么确定的答案。有鉴于此,庄子开始了他对“物化”境界的追求,也即主客体的界限消失、万物融合为一的境界。“昔者莊周夢為胡蝶,栩栩然胡蝶也,自喻適志與!不知周也。俄然覺,則蘧蘧然周也。不知周之夢為胡蝶與,胡蝶之夢為周與?周與胡蝶,則必有分矣。此之謂物化。” 物我冥合,主客相忘,物我双遗,身外无物,不知庄周是蝴蝶,还是蝴蝶是庄周,管它呢,世上无我,其奈我何?这是《齐物论》最后为我们指明的道路。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