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甘雨辰画册试解读

(2011-08-12 21:28:20)
标签:

甘雨辰

画册

杂谈

http://s9/middle/484569b9gaa4ee7342438&690  甘雨辰近照

甘雨辰艺术简历

  字墨农,男,汉族,吉林长春人。1941年11月生。1959年考入吉林艺术学院美术系中国画专业,1964年毕业后留校任教。初攻人物,后转花鸟、山水,所作笔墨豪放,生动传神。作品多次参加全国大展和全国花鸟画邀请展,2次赴日举办个展,赴澳门举办“南北双鹰展”;合著《意笔花鸟画技法》、主编《少儿美术入门》,自编《中国画—鹰》。曾任吉林艺术学院美术系副主任、研究生导师、艺术研究室主任,获“资深教授”、长春市“有杰出贡献的十位老艺术家”称号,吉林省第八、九届人大代表。曾任长春市美协副主席,城市雕塑建设委员会委员,全国文联牡丹书画研究会创作室主任,吉林艺术学院艺术研究中心负责人、教授。现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吉林省文史馆馆员。

  作品《国色》、《荒原》入选第一届、二届全国花鸟画展,《群鹰图》入选第八届全国美展,《牡丹》入选全国扇面展。主编《少儿艺术入门》,出版《雨辰画鹰》专集。

 

甘雨辰画册试解读

 

一、总领群芳

    我总是对国画牡丹的创造者充满着无限的敬意。尤其是近现代。古代离我们现今太远,虽然有南北朝时杨子华的牡丹图影像标榜于中国绘画史中,并且唐代边鸾、五代徐熙、明代徐渭等亦步亦趋于后,但这都不是我的兴奋点所在,我只是关注离我们相对较近的画家与画作。比如吴昌硕、齐白石、张大千、王雪涛等。当然,愈近愈好。于是,甘雨辰先生的牡丹成为我评价牡丹画的蓝本。

    首曰不俗。有评价说牡丹的花朵硕大、艳丽、秀韵多姿,雍容华贵的姿态傲然屹立于群芳之首。这一点我没有异议,我国自魏晋开始培植的牡丹有500多品种,它的习性与入世意义想必也有多多的演绎与传说,但是,反映到国画中,就有了很广阔的学术研究范畴。一幅好的牡丹画,或润秀清雅,或泼辣豪放,都与画家的文化品格有切恰的艺术发展取向息息相关。此为甘先生牡丹作品评价之根本,不俗意即高放。

    次曰高格。甘雨辰先生的国画牡丹作品,无论从怎样苛刻的艺术原则来界定,都可看到品位的尚上,笔墨自不必说,他的牡丹精品意识决定了他对牡丹这种“国花” 国色天香,花中之王形态与气象的反映中的诚惶诚恐;而“用色灵活,对比鲜明,调和而不生硬,能把复杂的颜色统一起来”的鲜明艺术特色,将牡丹的傲骨丹心,吉祥富贵的寓意诠解到了极致。尤其是对他青睐的“绿牡丹”的文化独辟性的理论性解读,也印证了他的大气派、大气势的“大花鸟”战略的成功体现。

    当然也就有了牡丹统领下的诸花跟随的题材广泛现象,我说的题材广泛指的便是甘先生笔下的黄玉兰、忘忧草、荷花、梅花、君子兰花等的绚烂与纷繁,为这类题材的绘画新的语境与空间的开辟做出了可贵的努力。

 http://s11/middle/484569b9gaa4ef1529fca&690
http://s11/middle/484569b9gaa4ef1dbe24a&690
http://s16/middle/484569b9gaa4ef26536cf&690
http://s4/middle/484569b9gaa4ef2fdd713&690

http://s4/bmiddle/484569b9gaa4ef368b163&690
http://s13/middle/484569b9gaa4ef42f0b8c&690

二、鹏程万里

    雄鹰的理论意义是飞翔,这道理颠扑不破。然而在国画大师们的鹰画中,大多端臂耸肩地蹲置于高山之巅,虽然有踞高远瞻的生存快感,却也有些不那么荡气回肠。甘先生的鹰兀自在飞,飞得个洋洋得意(《逍遥云外》),飞得个踌躇满志(《源头秋色》),飞得个高阔辽远(《凌云》),飞得个傲视天外(《鹏程万里》)……这种搏击的内涵存在,表明了画家远大的艺术抱负和积极的人生态度。当然,在甘先生的一些静物状形态的鹰画中,也有静谧的《古木聚雄》、归返的《纷至沓来》、沉郁的《松鹰》、反思的《来路苍茫》等等。窃以为这是画家对生活的一种反思与忖量。当世事的不平和打击突兀而至之时,画家总是以睿智和思考来宽释、解读、自励和放怀,实践着“鹰为我,我为鹰”的自况人生和艺术追索。

    “鹰为我,我为鹰”的信念鼓舞了甘雨辰的情感抒发,他曾将三只鹰豢养于家中,每天观察它们的形、动、叫、态,并以鹰性铭志,“得意不忘形,背时不踯躅”;即使是在知识分子饱受欺凌的时日,他将一幅《笼中赏物》创作出来宣泄沉郁之气,也不忘对祖国的冀望,另一幅《唤母归来迟》将一腔赤子情怀,幽然奉上。而他的拳拳之心,却有鹰性的本质,“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是为画家的人文精神的艺术再现。
http://s15/middle/484569b9gaa4efc983f7e&690
http://s3/middle/484569b9gaa4efd217d52&690
http://s16/middle/484569b9gaa4efd8c45ff&690

http://s13/middle/484569b9gaa4efe15abcc&690

三、魂系黑土

    国画家甘雨辰是一位地域性很强的反映关东风情的画家,他的创作中有许多关东因素的主题绘画作品,比如作物,玉米、谷子、高粱、黄豆、向日葵、香瓜、窝瓜等,也有自然风景的荷花塘等等。这些作品相当丰富地表现出北方的风土人情和地域特色,如《关东秋色》系列的大豆、玉米、高粱的同名异物画作,还有反映荷塘的《荷塘清夏》、《残荷》等,都从即时状态、风格表现、形式典范、艺术特色等将关东的物阜民丰和博大深广跃然纸上,表明了画家的风格、主题、画法上具有相当的包容性,更活脱、更饱滿。

    黑土地艺术酝酿了具有鲜明地域特色的艺术流派,例如关东画派。这种在上世纪60年代初,时任吉林省委宣传部长宋振庭提出的“关东画派”概念,得到了甘雨辰的支持和共鸣,他的创作倾向和重点也植根于些。我对这样的理念是赞同的,“以黑土地文化而名著中华的关东文化,是集广袤与博大为一体的新文化体系。而作为子文化的关东艺术分支——中国画关东画派,近年来也亮出了令文化艺术界为之一振的鲜艳旗帜,成为反映和再现关东习俗、民生状态的一个艺术派别”,这种定位应该是有一定的匠心的。但我对“傻、大、黑、粗”的思维定势却颇有微词。在甘雨辰的黑土地系列花鸟画中,可以看到一种细腻,一种纤巧,一种华美,一种情逸,这大概绝不是“傻、大、黑、粗”的强悍、朴直、粗犷、豪迈的充满中国北方民族的特质的体现,所以,好的作品往往与派别无关。况且将关东特色定位于“傻、大、黑、粗”似也有失公允。

http://s3/middle/484569b9gaa4f038dc8e2&690
http://s14/middle/484569b9gaa4f0444f51d&690
http://s16/middle/484569b9gaa4f0491331f&690
http://s15/middle/484569b9gaa4f051a87ce&690
http://s13/middle/484569b9gaa4f060eaa8c&690

四、笔走河山

    中国画中的山水画以描写山川自然景色为主体,隋以前大多作为人物画的背景;至隋、唐,山水画的形成和确立,是魏晋风度的渗透,崇尚自然的必然,文人个体意识的觉醒,人们对自然山水的审美感知。这种对山水画的认知也使我对甘雨辰的一大批山水作品有了更加浓重的关注兴趣。我所能够看到的《云海白山》、《峡谷滴翠》、《石村》、《野象谷》、《长白雪域》、《泥林》、《天水》、《山家秋月》、《长白揽胜》等等,虽然都具有了“神飞扬”、“思浩荡”激发人的精神的强大作用,但从题材的选用上却有长白山景色、西双版纳风光和异域山水的个性化区别。总体上是“在笔墨风格气味上谋求新意;面向自然发挥笔墨传情的效能,独抒个性”。以创作于辛卯年的《山家秋月》为例,这幅我称之为金碧山水的反映北方秋季风貌之作,将艺术表现上讲究经营位置和表达意境的要义应用到得心应手,“五花山”的绚烂,鸡鸭鹅牛等家畜的斑斓,加之山地中姹紫嫣红的谷物和劳作的山民,都体现了笔墨传情和独抒个性的艺术追求,而“勾”、“皴”、“染”、“点”诸技的熟练运用,也将画家厚重的文化修养和艺术造诣生动于斯。


http://s3/middle/484569b9gaa4f0e1a32b2&690
http://s7/middle/484569b9gaa4f0f792966&690
http://s15/middle/484569b9gaa4f103025fe&690
http://s2/middle/484569b9gaa4f118f2571&690

五、岁月勾沉

    岁月,常用来形容一段历史时期,也用来形容一段生活经历,它是世间万象的载体,可以容纳世间一切酸甜苦辣。甘雨辰的艺术人生可以用成功来一语概之。这在他的画作《三雄图》中即有深度显示:三只剽悍、凶猛、壮颀的雄狮比肩而立,地上是鲜艳的花草,远景有轻渺的山峦。雄狮们的目光坚定,漫漶出强大和自信的光芒。我以为这是甘先生的心灵写照,年已古稀,他已将岁月趋赶于“勾沉”的层面,将意旨“勾起沉淀在灵魂深处的生命体验,并艺术化地表达出来”的成熟与睿智,寄情于他的作品中,做一次宣言性的释发。当然,岁月还经常用来承载人们的感情。比如亲情,精到的展示便是《学姐姐》中外孙女有有与外孙雷欧的肖像作品,其情切切,其乐融融,而画家的舐犊之情也倾泄无余;还比如师道传承情态下的孝悌之情。甘雨辰庚寅清明所作的《恩师王庆淮》,以苍劲的笔力浓郁的墨气,传神、精准地反映出我国著名山水画家王庆淮先生的神韵而博得交口之赞,也将他多年前对恩师的崇敬、爱戴和自己在其病中床前的悉心照顾、最后送别亲人的依依之情尽现于此,实为国画肖像画中的佼佼之品。

    岁月匆匆,往事已矣,唯有臻致与韵味无穷无尽,这也是观摩和领略甘雨辰先生国画精品时的感喟与放想。

http://s11/middle/484569b9gaa4f17e54b6a&690
http://s7/middle/484569b9gaa4f186eb686&690

http://s14/middle/484569b9gaa4f18d9855d&690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