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郑明怀:学术批评、院长诸侯化与刘正现象
时间:2008年1月20日
作者:郑明怀(广西工学院社会科学系) 来源:学术批评网
我虽说一直关注沈木珠教授夫妇案,但也没有想到:一起普通的学术不端行为,不仅闹上法庭,而且开庭后还引起此起彼伏的“口水战”,事态越来越复杂,真是一发不可收拾,对于学界而言,不知是喜是忧?
沈木珠院长的同事刘正副教授,接连写了3篇文章:《杨玉圣要把中国学术批评引向何方?——杨玉圣制造沈木珠、张仲春“抄袭”假案铁证如山》(以下简称《刘文1》)、《请用事实来说话——对杨玉圣所谓“南京财经大学法学院部分教授和副教授”匿名诽谤的批驳》(以下简称《刘文2》)、《杨玉圣扭曲学术批评铁证如山——撕下杨玉圣(学术批评网)“来稿照登”的假脸》(以下简称《刘文3》),如果加上《致杨玉圣先生的信》(以下简称《致杨信》),几篇文章都明显针对杨玉圣的,可谓“来者不善,善者不来”。遗憾的是,对沈木珠教授夫妇学术不端的行为,刘正副教授只字不提。
《刘文1》《刘文2》《刘文3》《致杨信》都没有提及沈木珠教授夫妇自我克隆、重复发表的事实,而要对批评者进行反驳,最关键的也就在于用事实来说话,用刘先生自己的话说,“请你们根据事实说话,请你们通过证据来证明你们的观点。”事实是什么呢?事实就是沈木珠教授夫妇自身承认有重复发表的行为,这可是秃顶上的虱子——明摆着,这已经不需要他人再来证明,套用刘先生的一个说法,“铁证如山”。
刘正先生在《致杨信》中称他“是《现代快报》的读者”,不管他是该报的忠实读者还是该报的稀客,是该报的读者应该错不了。诡异的是,刘正先生明明是南财大法学院的老师,为何要说自己是《现代快报》的一个读者?为何不敢把自己的真实身份从一开始就公开呢?这与自身批评“那些不敢见光的化名人”有什么区别呢?
维护学术共同体的尊严,促进学术事业的繁荣,学术批评就不能仅仅只关注被批评者的学术不端行为,也应对导致学术不端的环境、制度等进行反思。在此,我想对学术批评、院长诸侯化与“刘正现象”三者之间的关系进行简单的分析。
在一所大学,二级学院院长的权力其实是很大的,学院在很大程度上就是院长的独立王国,且具有诸侯化特征,这种情况在一般本科高校比较普遍。其一,院长掌握了学院的财政大权,学院的学术讲座、教师出差等费用,几乎都要院长签字后才可以报销。也正因为如此,院长也就为自己跑课题、打点好各种关系提供了便利,为自己谋取私利提供了可能。其二,院长是学院真正的一把手,集学术权力与行政权力于一身,教师的命运大都掌握在院长手里,与院长搞好私人关系,在学院才会有较好的发展前景,反之,就会被边缘化,普通教师只能对院长俯首称臣。第三,学校领导拿院长也无可奈何。在大学里面,只要当上院长,除非个人生活作风存在严重的问题或有严重的腐败行为,才有可能被撤职,一般的学术腐败行为跟本就不会对院长的位置构成什么威胁。
院长诸侯化的倾向,使得学院的很多老师为了自身的发展不得不千方百计讨好院长,如主动帮院长做项目,主动把自己写好的论文送给院长挂名,在院长受到外界的批评时挺身而出为领导辩护,等等。如果一个学院的院长不能以平常心面对正常的学术批评,再加上有自己的学院的老师为之辩护的话,事情就会变得更加扑朔迷离,也会进一步加大正常的学术批评的难度,这对于构建一个良好的学术环境是非常不利的。
刘正副教授这次真刀实枪地披挂上阵,就是一个现成的例子。“刘正现象”,值得深思。
(感谢郑明怀先生惠寄)
学术批评网(www.acriticism.com)首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