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高 晗:翻译之路的第一个启蒙老师——写在研修班之后

(2007-07-29 22:53:58)
 

高 晗:翻译之路的第一个启蒙老师——写在研修班之后
时间:2007年7月25日 作者:高晗(中国政法大学外国语学院学生) 来源:学术批评网


收到晟昱学姐关于写一篇关于“英美报刊阅读与翻译研修班”学后感言的短信,找来几张稿纸,平铺桌矶之上,还未提笔,朱自清先生的感慨却先闪现在脑际“太阳他有脚啊,轻轻悄悄地挪移了,我也茫茫然跟着旋转。于是。洗手的时候日子从水盆里过去;吃饭的时候,日子从饭碗里过去……我觉察他去的匆匆了,伸出手遮挽时,他又从遮挽着的手中过去。”时间过得真快啊,从最初报名参加研修班,到4月份开始上课,现在这个班马上就要结束了。研修班时间虽短,但我相信他给我的教益可能会是终生的。

一、曹老先生给我的启示

研修班首先教给我的应该是一种精神的东西,而这来自于曹德谦老先生。最初报名参加研修班,其实是被他老人家“曾在美国留学,担任过联合国译员”等光彩经历所吸引。作为外语专业学生,这些是我的梦想啊!而且一位84岁的老人,一定能以其丰富的人生经历给我们这些懵懵懂懂的“孩子”许多教益。第一次见到老先生,便油然而生一种亲切感,他衣者朴素,虽已高龄且患病在身,但他却精神矍铄,清瘦爽朗。通过杨老师的介绍,我们还了解到他和老先生的结识经过,对老人关心青年学者的高尚人格颇为敬佩。最令我意外的是,老人从病魔手中挣脱开后又马不停蹄出版了十几本著作,他的干劲真令我们这些年轻人自叹弗如。研修班正式上课后,每次老先生总是早早地赶到上课地点,准备好给我们的材料及上次批改的作业。他的守时与严谨的工作态度是值得我们学习的。

二、翻译小试

还记得几次被老先生提问的情景,当时真是有点“frustrated”。记得第一次老先生让我翻译的是“They parted enemies”。简单的三个单词,翻译起来却不简单。当时首先反映到我头脑中的情景竟是“一支部队将敌人阻断开来,分别作战。”于是,我脱口而出:“他们分散了敌军”,现在想起来真是不好意思,其实正确的翻译应该是:“他们最终以敌人的身份而分手。”在以后的学习中,老先生不断地教导我们:想做一名好的翻译,就必须学会查字典,而且译文要尽量做到文笔流畅,要实现“中国化”。而最近我们以为专业老师偶然讲到在翻译“Thank God”时要根据中国人的习惯翻译成“感谢老天”而非“感谢上帝”,因为中国人很少信基督,而大多数敬天,当时我不觉一笑,这不正好与曹先生教导我们的“中国化”不谋而合吗?

另外,曹先生还给我们准备了很多有代表性的英美报刊文章。有的介绍美国的种族矛盾状况,有的介绍杜鲁门当选经过,有的介绍独立战争期间本杰明"富兰克林在法国的外交活动。老先生在讲解翻译过程中还穿插了许多相应的文化背景知识,令我们拓宽了视野,同时也激发我去读更多的书,因为要做一名好的翻译,只有单词是不够的,还需要深厚的人文底蕴。

三、继续努力

只能听老先生最后一次课了,而他的的确确是我翻译之路上的第一位启蒙老师。下个学期我们专业就要正式开翻译课了,我会谨记老先生的教诲,不断扩展各方面的知识,打好人文根基,学会查字典,并牢记翻译乃是一种文化与另一种文化交流的桥梁,力求将译文本土化。做翻译不易,想做一名好翻译更不易,而我会在这条路上不断努力。


学术批评网(www.acriticism.com)首发 2007年7月24日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