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杰夫:良师益友——我眼中的曹德谦先生
时间:2007年7月25日
作者:温杰夫(中国政法大学国际法学院学生)
来源:学术批评网
老实说,曹德谦先生的课一个多月上下来,自己并没有太多具象的体会。这当然不是先生授课的原因,而是自己本就生性慵懒。这样一来,就只能说是自作孽,朽木不可雕也了——这同时也是自己心中一直隐隐、而今显发的最感对不住曹先生的地方。
然而,超越课程本身,曹先生带给我的教益,我是不能不说的。曹先生已经84岁高龄,每周还爬上爬下A段的四层楼,到了课堂上仍能神采奕奕地为我们授课。这热忱的授课是完全义务性的,真正是不取一分一文。在这个功利兼势力的年代,这真是最可感佩的。而更让自己感动的是,曹先生说这没什么,自己完全只是在做自己喜欢的事情。他说对于像他们这样的经历了各种运动的老一代学人来说,没有了做螺丝钉的精神而在晚年可以拥有自娱自乐的生活,真是让人快慰的事。
这都是先生在课下告诉我的。在私下,自己还有幸聆听了先生更多的教诲,尤其令人印象深刻的,是另一次。那是第二周开课前,我和玉双去曹先生在朝阳区的家接他来昌平,在车上,我问先生对第一周的授课尤其是同学们的表现是否满意时,先生在前座回过头来看我并缓缓地笑道:“应该是问你们满不满意,而不是要问老师的感受啊!”——这样的老师,不正是学生们最喜欢而又往往寻觅不得的良师益友吗?
先生确是在做他喜欢的事情,在每堂课上我们做作业的时间里,曹先生就一直静静地坐在他靠门的椅子上看自己的东西。那时,你更能分明地感受到先生的那种专注与淡定,在看惯了许多老师——无论老少——身上都有的那种躁戾之气之后,你会由衷相信,先生的这种修为绝不是仅仅是年龄可以带来的。
或许还可以谈谈学习上的体会,虽然就像一开始说的,太具象的东西也讲不大出来。首先是通过学习,我深切体会到了单词的极端重要,这也是曹先生自始至终提醒我们的。在第一节课上,曹先生就以让人印象深刻的方式说,学英语,掌握语法并不难,但是词汇却是一辈子的事情,在这方面,词典,尤其是权威的词典(先生给我们推荐的是《牛津高阶》第六版),是我们一辈子的老师,而且是那种始终不会离开你的老师。其次是见识了专业翻译的方法。这当然还是跟词汇密切相联。
在曹先生的指导下,我认识到英语文章中的许多词汇及其搭配其本身都有多种多样的含义,翻译的过程就是这样的一个去伪存真的词义辨析过程。在之前,自己对翻译的想法是非常简单的,通过这门课的学习,我认识到,就像其他专业一样,翻译也是一门需要高度的技术甚至悟性的艺术,我感到这样一种教益对于自己学好本专业甚至法律英语本身都是非常有用的。
最后,曹先生的翻译甚至学习英语的独特方法也给我特别大的启发。就像其他同学一样,在曹先生教授方法的时候,我思维特别受震动。如先生所说,他的方法是不能发表的,因为就算是他对句子成分的命名也是与众不同的,所以无法进入一个已经接受高度同质化方法的学习共同体中去期望得到理解与认可,这让我记起了那句常为人道的话:“适合你的方法才是最好的方法。”找到适合自己并心得多多的方法,是学习包括翻译在内一切专业的一把金钥匙。
学术批评网(www.acriticism.com)首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