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宮城記》連載十四

(2007-01-04 19:33:08)

(根据《两宫鼎建记》记载,万历火灾后鼎建两宫时梁栋所需的楠木,须长九丈,围一丈三四尺者方为合格。)

 

《宮城記》連載十四

 

树砍下来了,拽运的路程也十分危险,这许多超级大材要运出山外,需要数万民工砍树开道才行。这还在其次,深山运木不像平地可以用车,必须把低地垫高,减小落差。上上下下,辗转数十里或百里好不容易才能到达小溪。到了小溪,水浅且水中怪石林立,必须等到水涨之后,才能漫过石头浮起木头,顺流而下,放出大江。但是,要通过小溪运木需水涨,在深山陆路上运木却又忌讳水涨,所以拽运也是件难以两全的难事。

据当时的统计,一株大木成本只有十余金,但是运输要花费七八百个人力,八九个月时间,一两千银子。并且翻山越岭,出生入死,不仅消耗巨额的费用,而且会造成很多人员伤亡。

万历时期的四川巡抚乔璧星所作的《采运图》,反映了采木活动中给人民带来的种种苦难:山川险恶、跋涉艰危、蛇虎纵横、采运困顿、悬木吊崖、饥饿流离、焚劫暴戾、疫疠时行等问题。老百姓旧债未偿又添新债,称贷不足,只好抵押田产;田产不够,只能卖儿卖女;子女卖完了,只能卖妻妾,直使得人民家破人亡,妻离子散。(原话)

 《宮城記》連載十四

 

       万历皇帝

《宮城記》連載十四

 

另据《四川通志》记载:万历35~41年,四川巡抚乔璧星监督采木6年。按工部要求,这次采木数量为24601根,分三批运京,其中第一批要在万历36年(1608)到京,建皇极门用材更要在36年春运到。

 

此次采木工作最大的实际困难是资金困乏,其次是材源枯竭。负责工程预算的内监陈永寿估算,“三殿木植、大工钱粮至九百三十余万”。这包括采木和工程两项费用。乔璧星提议采木减至8000余根,按万历24年采木旧例估算,需银

两四百万两。此时工部和四川省内均无银可支。

 

乔璧星上书逐项例举川省收入,一年不过45万两,“曾不足当十分之一”,于是提出加四川赋税一半,并要求各省“协济”,多者十万余金,少者56万两。另外,请中央催还云南、贵州历年对四川的欠款。

 

 

乔璧星又绘《采运图》呈送万历帝,备述采木艰辛。万历帝览疏感动,他本人和他的母亲慈圣皇太后及宫中其他人员捐资5万两。现在看来,5万两银子的最大用途,在于有利于缓解人民的反抗情绪。

 

但由于当时对楠木的过渡开采,及至清朝康熙6年,工部议建太和殿,需用大楠木,再到四川采木时发现,经明代连年采伐,离溪水、河流近处容易移运的材木已伐光,“如离小溪五十里至百里者,犹可采运;若百里之外者,山势愈峻,道路愈险,虽有大木,无可如何矣。”

《宮城記》連載十四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