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宫城记》连载 |
工程开工的第二年,永乐皇帝经历了一场悲伤的事情。46岁的徐皇后病逝。明成祖朱棣和她的婚事,是朱元璋亲自给说合的。徐皇后的父亲徐达是明朝的开国功臣。徐皇后为人明理,处事果敢。在朱棣靖难之役中,她还曾亲自指挥守城。
怎样安葬这个结发夫妻呢?朱家的祖坟在安徽凤阳。但朱棣却将徐皇后葬在南京。随后悄悄派礼部尚书赵羽工和一个江西术士(也就是风水先生),前往北京寻找“吉壤”建陵。
三年后,在昌平北20多里的地方,他们发现一处“风水胜境”,朱棣立即降旨圈地80里为陵区禁地。这就是明十三陵的开始。徐皇后轉葬入十三陵,成了入葬十三陵的第一人。借徐皇后之死而建陵,这是朱棣为迁都北京释放出的又一个重要信号。
就在为营建北京紫禁城而紧锣密鼓进行着全面准备工作的时候,北方蒙古贵族以及元朝留下的旧部又在蠢蠢而动,这也给了永乐皇帝表现其“文治武功”的大好时机。时永乐八年,朱棣御驾亲征,他以北京为根据地,率五十万人马,大胜而归。他对自己的这支军队进行了一次检阅,这或许是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一支军队了。集结的军队排列整齐,东西绵延达数十里之长,军容盛大。戈甲旌旗,在阳光下闪闪发光,遮天蔽日。铁骑腾跃,阵阵的战鼓响彻在天地间。臣子们为他举办了极其隆重的欢迎仪式。
这次御驾亲征,朱棣不仅检阅了自己军队的实力,也同时检阅了自己在群臣中的“天子威望”。在此之前,总有一些反对自己的声音时伏时现,而此刻,却是一片“吾皇圣明”的赞誉之声。在北征的路上,他登上了一座被称之为凌霄峰的山顶。向漠北远望,对身边的一位大臣胡广说道:元朝强盛时,这里居住着很多的百姓,现在万里萧条,只见风沙荒草。他随后又问胡广等人,此次北征,为什么没有人“进一言”呢?胡广的应对是:“成算在上,星火之辉,何能上裨日月?”朱棣对此大为不满,“是何言!圣人有资于刍蕘之言,何况君臣乎?古称好问则裕,自用则小,朕有所为,必尽众人之情,何尝专任一己以掩群策!”
他这是说----多听别人的意见,做事的谋略就多,如果刚愎自用,则谋略就少,我能有所建树,也是靠了大家的智慧和力量。因此,我怎么会一意孤行,从而丢掉了大家的群策群力呢?”
回到南京的宫殿中,明成祖展现给臣子的暴君形象正在日趋温和,但他不动声色的外表下,对北京宫殿的进展内情了如指掌。可谓“运筹帷幄,决胜千里之外”。
那么,北京城里建设的内情到底怎样,这对后人来讲恐怕始终是个难解的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