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佛法佛学文化 |
分类: 转载的文章 |
佛教是什么?现在有很多说法:佛教是佛陀的教化;佛教是佛陀的教育;佛教不是宗教,佛教是哲学。
佛教是佛陀的教化对不对呢?可以说是对的。但佛教仅仅是佛陀的教化吗?用教化两个字是包含不了整个佛教的。因为如果说佛教就是教化的话,那和你上小学、上中学、上大学这种教化没有区别吗?是有区别的。只是对于某些不自信的人来说,是对的。因为在我们目前的大环境下,宗教,特别是本土宗教。有人会将之等同于迷信。你一说你是信佛的,有些人就说:哎,太迷信了,你这么年轻的怎么就信这些呢?这时候你告诉他:不是呀,佛教是教化啊,佛教是教育啊!他一听,啊,是教育。就改变了看法。从这一点上来说,这种说法是有意义的。
但是仅仅从这教化这一点来说的话,是没办法概括整个佛教的。因为归根结底来说,佛教就是宗教。有教祖,有教义,有教团。这样它不是宗教还能是什么呢?这一点一定要认识清楚。作为我们本身信教的人,信仰宗教中佛教的人,对别人怎么说,我们要知道为什么这么说,自己这个事究竟是什么样子,首先我们弄明白这点。
那好,说佛教是宗教,那么佛教是什么样的宗教呢?我们的世界传统有几大宗教,基督教、天主教、伊斯兰教、佛教,再加上一个中国传统的道教,这些都是宗教。那么佛教和其他宗教相比有什么关联和不同呢?作为佛教徒,我们要有个清晰明确的认识。
要想明确佛教是什么样的宗教,首先得了解佛教的目的是什么?很简单,四个字:离苦得乐。离开一切痛苦,获得究竟的快乐。离苦得乐其实不止是佛教,任何一个宗教,基督教、天主教、伊斯兰教、道教乃至于民间传统信仰,他们的一切行为,都逃不开这四个字,离苦得乐。大家想想是不是这样。我们家里误飞进一只鸟,一开窗户,鸟儿就忙不迭地跑了,它为啥跑啊?它害怕啊,它想远离痛苦。
但是,问题就出来了,既然所有人,乃至一切有情的追求都可以概括成离苦得乐的话,那么为什么形成佛教是佛教,道教是道教,基督教是基督教、天主教是天主教呢?为什么会出现这么多不同的宗教呢?今天既然是针对在家居士所讲,那就举个在家的例子。有些人已经为人父母,肯定会了解一件事,不同的人带孩子就会有不同的带法,没有完全一致的行为。即便每个人对孩子都是一片好心,都想让这个孩子健康茁壮地成长,但是看问题的角度、看问题的深度乃至于对这个问题本是否有个正确的理解,都会产生不同的认识。那么同样,离苦得乐,说起来都是远离痛苦得到快乐,但是对于究竟什么是苦,什么是乐,每一个人、每一个团体、每一个宗派、每一个教派的认识是不一样的,而且这个苦能不能离?乐能不能得?怎么离?怎么得?修行的方法也是不一样的。
比如说,道教批评佛教的时候会说:我们道教有金丹大法,直指性命,性命双修,能够寿与金石共。你们佛教不是,你们佛教太偏颇了,是修性不修命。你只修那颗心,不管身体。佛教修到最后,该死的死、该病的病……这就是大家对苦乐的认识不一样,所以对如何追求快乐怎么脱离这些痛苦的方法也是不一样的。所以才会产生不同的宗教,不同的修行方法。
佛教是佛陀的教化对不对呢?可以说是对的。但佛教仅仅是佛陀的教化吗?用教化两个字是包含不了整个佛教的。因为如果说佛教就是教化的话,那和你上小学、上中学、上大学这种教化没有区别吗?是有区别的。只是对于某些不自信的人来说,是对的。因为在我们目前的大环境下,宗教,特别是本土宗教。有人会将之等同于迷信。你一说你是信佛的,有些人就说:哎,太迷信了,你这么年轻的怎么就信这些呢?这时候你告诉他:不是呀,佛教是教化啊,佛教是教育啊!他一听,啊,是教育。就改变了看法。从这一点上来说,这种说法是有意义的。
但是仅仅从这教化这一点来说的话,是没办法概括整个佛教的。因为归根结底来说,佛教就是宗教。有教祖,有教义,有教团。这样它不是宗教还能是什么呢?这一点一定要认识清楚。作为我们本身信教的人,信仰宗教中佛教的人,对别人怎么说,我们要知道为什么这么说,自己这个事究竟是什么样子,首先我们弄明白这点。
那好,说佛教是宗教,那么佛教是什么样的宗教呢?我们的世界传统有几大宗教,基督教、天主教、伊斯兰教、佛教,再加上一个中国传统的道教,这些都是宗教。那么佛教和其他宗教相比有什么关联和不同呢?作为佛教徒,我们要有个清晰明确的认识。
要想明确佛教是什么样的宗教,首先得了解佛教的目的是什么?很简单,四个字:离苦得乐。离开一切痛苦,获得究竟的快乐。离苦得乐其实不止是佛教,任何一个宗教,基督教、天主教、伊斯兰教、道教乃至于民间传统信仰,他们的一切行为,都逃不开这四个字,离苦得乐。大家想想是不是这样。我们家里误飞进一只鸟,一开窗户,鸟儿就忙不迭地跑了,它为啥跑啊?它害怕啊,它想远离痛苦。
但是,问题就出来了,既然所有人,乃至一切有情的追求都可以概括成离苦得乐的话,那么为什么形成佛教是佛教,道教是道教,基督教是基督教、天主教是天主教呢?为什么会出现这么多不同的宗教呢?今天既然是针对在家居士所讲,那就举个在家的例子。有些人已经为人父母,肯定会了解一件事,不同的人带孩子就会有不同的带法,没有完全一致的行为。即便每个人对孩子都是一片好心,都想让这个孩子健康茁壮地成长,但是看问题的角度、看问题的深度乃至于对这个问题本是否有个正确的理解,都会产生不同的认识。那么同样,离苦得乐,说起来都是远离痛苦得到快乐,但是对于究竟什么是苦,什么是乐,每一个人、每一个团体、每一个宗派、每一个教派的认识是不一样的,而且这个苦能不能离?乐能不能得?怎么离?怎么得?修行的方法也是不一样的。
比如说,道教批评佛教的时候会说:我们道教有金丹大法,直指性命,性命双修,能够寿与金石共。你们佛教不是,你们佛教太偏颇了,是修性不修命。你只修那颗心,不管身体。佛教修到最后,该死的死、该病的病……这就是大家对苦乐的认识不一样,所以对如何追求快乐怎么脱离这些痛苦的方法也是不一样的。所以才会产生不同的宗教,不同的修行方法。
前一篇:中国寺庙不一定归佛协管理
后一篇:佛菩萨为什么不在天上写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