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希热多吉居士佛法 |
分类: 文章和随笔 |
前两天,“秋風黃葉亂鴉飛”师兄在微博上给我留言:
师兄您好,有一个生活问题很困扰我。我时常遇到别人不守规则插队乱丢垃圾的情况,人群若麻木无视我就会出头指出。我在国外生活过一段时间,觉得国外文明程度普遍高,回到内地看到这些就忍不住指出。我抱着这样的想法,如果这些人曾经做这些行为受阻,下次他再想实施这样的行为时,就会重新考量这个行为是不是值得做,越来越多的人倡导,社会一定会有好的改变。遗憾的是,中国人不像国外集体鄙夷有恶劣行为的人从而形成社会规范约束力,昨天我遇到一家人插了队还理直气壮地骂人。家里人说在外面不要管这些事。我也知道这样会造口业,可是我想总要有人去做个恶人,中国人不能总事不关己吧。请问您,我该怎样做更符合修行人的行为?谢谢!阿弥陀佛
回复“秋風黃葉亂鴉飛”师兄:
很多年以前,我从瑞士回国。出机舱时北京正是清晨,阳光很明媚。我看见地勤站在机舱门口,于是习惯性的说了一句:“你好。”在西方国家生活多年的人们,都已经习惯向陌生人打招呼,因为这是生活中再正常不过的事情了。那位地勤很诧异的看了我一眼,嘟囔了一句:“神经病。”我才意识到:我回到中国了。
今天我们再跟陌生人打招呼,一般不容易受到这样的“待遇”了,大多数情况下,我们会得到对方一句“你好”的回应,这就是社会的进步。一个人要养成一个好习惯,可能需要一个月甚至一年的时间。让一个社会养成一个好习惯,可能就需要十年、三十年、甚至一个世纪的时间。
这两天大家看到一个新闻,广州地铁四号线上,一位70多岁老人与20多岁年轻人为了抢座发生血案,现场十分血腥。类似的新闻我们还能看到很多,为了一点小事,就可以在公众场合上演全武行,甚至取人性命,某些国人的素质令人堪忧。面对这种种情况,我们该怎么办?管还是不管?如何取舍?这恐怕就要“量力而行”了。如果有能力管,当然好。如果能力不够,就要格外谨慎,以免招来无妄之灾。
从修行的角度,在日常生活中谦让,乃至忍辱,都是我们迁善的方向。在公众场合,如果对方触及到我个人利益的时候,我通常会选择退一步,并以此训练自己把心量打开。如果对方触及到公众利益的时候,我那好管闲事的脾气就会出来。我很少跟别人发生肢体冲突,因为对方看到我的身高体重就已经先胆怯了。
但是作为女生,您就要小心了,万一遇到一个混蛋,没轻没重的把你伤了,不值得。所以管闲事一定要量力而行。现在是五浊恶世,道德沦丧是一个普遍的社会现象,这也是众生共业所感。对某些人没有社会公德的做法,要冷静看待,不应为此起嗔恨心。多生悲悯之心,多生慈悲之心,哪怕在心里为他们念一句佛号做功德回向,也是长养自己的善根,而不应为此起烦恼。
作为佛子,我们在生活中应时时留意自己的举止,良好的举止和道德素养会影响和感化到旁边的人,我在和慈济的义工打交道时就能深深的体会到这点,他们得体的言谈举止就能影响到身边的人,这点值得我们学习。
前一篇:国庆长假参访之旅——弘化社
后一篇:国庆长假参访之旅——灵岩山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