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复索南吉师兄的提问(三)
(2010-09-17 21:37:15)
标签:
希热多吉居士佛教藏传佛教文化 |
分类: 回复网友的提问(系列) |
接上篇《回复索南吉师兄的提问(二)》
问:
回复.索南吉师兄:
我想问您一个问题:假若您的家中失火,家人向您呼救,您是马上施手援救呢?还是会想:反正百千万劫以后,家人也会成佛,救不救也无所谓了。请问您会选择哪一种呢?再假如,您就身处在那幢失火的住宅中,您是希望马上就获救呢?还是可以接受别人这样想:反正这个人百千万劫以后也会成佛,现在救不救也无所谓。
换做是我,我是绝对无法等到百千万劫以后的,我甚至都无法等到下一秒钟。无论是别人身陷火海,还是我们自己身陷火海,恐怕都不愿意在火海中多停留一秒钟。普度众生,是大乘佛教的思想。我很难想象一个自称是大乘佛教弟子的人,会忍见众生的痛苦而不去施救。
佛教里有“无缘大慈,同体大悲”一说,在具足慈悲心和菩提心的菩萨们面前,所有众生的痛苦,菩萨们都感同身受,誓愿救度。菩萨们难道不知道所有众生百千万亿劫以后终会成佛吗?但是作为菩萨,一定会从身边入手,从当下入手,不舍一个苦难众生,能救度一个是一个。菩萨们不会做口头上的巨人,行动上的矮人!当我们真正把所有有情众生看做是“如母”有情时,我们一定不会对他们的痛苦视而不见的。您说是不是?
问
回复:
心理学上有所谓三种我:本我、自我、真我。
本我:是具有动物属性的我,它受与生俱来的生理本能和个性的限制。它不是纯粹的真我,而是物化的假我。本我活着的主要目的是为了生存、求食、配偶,本我的表现会比较非理性,有时候甚至会比较野蛮。
自我:是具有社会属性的我,泛指个人把自己同周围环境区分开来,视自己为行为和心理的主体。自我是有意识活动的我。自我活着的主要目的是为了追求功利。自我的表现比较势利。
真我:是回归宇宙本体状态的我,是小我和大我的合一境界。道家的最高人生境界就是体道,体道就是天人合一。人若达到了与道同在的境界,就必须要回归本体。真我在佛学中一般称为自性。若要讲明白“自性”,是一件颇为费功夫的事情。佛教各宗派对其的描述很多,也略有不同。我个人认为有一句话能概括自性的特点,和您分享一下:“何期自性,本自清净;何期自性,本不生灭;何期自性,本自具足;何期自性,本无动摇;何期自性,能生万法。”个中滋味,恐怕还需您自己品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