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觉树下
觉树下 新浪个人认证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163,336
  • 关注人气:34,510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念佛带业往生符合因果律吗?

(2010-01-31 17:48:38)
标签:

希热多吉居士

佛教

佛学

佛法

分类: 回复网友的提问(系列)

人生无常,业力现前,因患感冒已在家休养了一个多星期,一些网友的短信、留言和托付办的事情都暂时放下,无力顾及!跟大家说一声抱歉。大家助印的上师开示,现在还在印刷厂,原计划是印五本,后因有新开示要结集成册,编辑、校对、排版花了很多时间,且书稿校对、封面设计辗转两岸三地,用时颇多,其间很多师兄付出了辛苦和努力,都是希望能印出精品,泽惠众生。估计节后能印刷出来,还望大家耐心等待。

 

念佛带业往生符合因果律吗?

另:上师嘎玛仁波切在国内第一本公开出版的书籍《与心对话》,即将由国内专业出版社出版发行。这本书凝聚了上师的很多心血,用通俗易懂、浅显的话阐述佛理,告诉大家如何智慧的生活。此书用纸考究,印刷精美,预计在春节期间面世。届时,本博可以为大家办理邮购事宜!

 

佛为什么不能让好人多活些日子一文后,有网友提出“带业往生是否与因果律不符”的问题。问题如下:

 

居士,您好,关于这个问题,末学也有一事不懂,如果说因果自担,佛不能救赎任何人的话,那么哪来的带业往生呢?特别,我听说了很多不符合因果律的故事,最有名的就是唐朝某屠夫屠牛一辈子,临死前业障现身,但是他听了别人的说的,念了十声阿弥陀佛,直接往生净土。还有听净空法师讲过新加坡某毒贩被判死刑,结果死刑前念圣号直接往生。末学不明白,这个故事,不仅说明佛能够消除任何业障,也打翻了佛教赖以生存的因果律吧?试想,有人学了一辈子佛不能往生,而有人作恶多端,却仅凭临终前念的圣号就直接往生,不需要偿还业障。这不是和佛教的因果律完全矛盾吗?自末学了解佛教以来,已经有4年之久了,但是这个问题一直找不到准确的答案,网上也是争议连连,望居士开示解惑,谢谢!

 
回复:

 

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先给大家介绍一位比丘。这位比丘叫那先(梵文Nāgasena),那先是古印度雪山山麓羯蝇揭罗村一个婆罗门的儿子,他15岁出家当沙弥,20岁受具足戒,后来证得阿罗汉果位。那先证悟后就前往古印度西北的舍羯国(今巴基斯坦西北部白沙瓦一带),见到国王弥兰陀。弥兰陀国王就问他一些佛法上的问题,那先比丘就用车的轴、毂、辐的关系做比喻,向国王解说人生的无常和善恶报应等佛教教义,使国王信受佛法并皈依佛教了。在汉传佛教中有一本经叫做《那先比丘经》,此经的译者已经无从考,译经的年代大约在东晋年间,在南传佛教巴利文的佛经中有《弥兰陀王问经》,与此经是同一出处,此经为两卷,记载了那先比丘给国王讲佛法的对话和他对佛教义理的深刻见解。

 

在《那先比丘经》中记载,国王弥兰陀问那先比丘:“人在世间作恶至百岁,临终时念佛,死后得生佛国,我不信这样的话。”那先比丘以一个比喻作答:“将100块大石放置在一条船上,因为有船,所以大石不会沉入水中。一粒小石,虽无大石般重量,但是扔到水里马上就沉下去了。佛力就如同这条船,要想得度,就得上这条船。怎么上呢?念佛!一个人虽然有大恶,但因念佛便可以不继续堕落。一个人虽然有小恶,但是如果不知道念佛忏悔,一样可以堕落。”

 

国王又问:“为什么人在临死前那么短的时间念佛,可以胜过这一生的恶行和业力?”那先比丘回答说:“虽然人在临终前念佛的时间少,但是此时的心力猛烈,犹如星火可以点燃象大山那样高的积草。因此临终时念佛虽少,但以垂死之心,发勇猛之力念佛,虽然此时求生净土的发心晚,但是心力大,仍然可以办成脱离生死轮回这件大事。

 

在净土三经中的《观无量寿佛经》中说到:即使是五逆十恶的人,临终之时生大恐怖,听从善知识的教导,至心念佛十声,也能往生。这时正像有人被贼追赶,前无出路,后无退路,一心寻船渡江,只此一念,更无二念,便能伏住惑业,顿出生死。

 

《大智度论》也说到:“一切众生临终之时,刀风解形,死苦来迫,生大怖畏。是故遇善知识,发大勇猛,心心相续,十念即是增上善根,便得往生。”但这种不断惑业而得往生,绝不能侥幸而得,如平时没有笃实的念佛功夫,就难以把握。如能平时真为生死,信真愿切,行持踏实,临终十念乃至一念,也得往生。

 

在《灵峰蕅益大师选定净土十要第六》中也有人问:五浊恶世,人皆有罪。纵未造五逆重罪,其余罪业,孰能无之。苟不忏悔消灭,但只临终念佛,能往生乎?


蕅益大师回答说:亦得生也。此乃全藉弥陀不思议之大愿力也。有一个汾州人,屠牛为业,临终见群牛逼触其身,苦痛切己。及张钟馗,杀鸡为业,临终见神人驱群鸡,啄破两目,流血盈床。称佛名号,俱生净土。此非佛力而何......所以西资钞云,得生净土,是假他力。弥陀愿摄,释迦劝赞,诸佛护念。如渡大海,既得巨舟,仍有良导,加以便风,必能速到彼岸也。

 

由上述前辈高僧大德的教言可以看出,临终十念带业往生是可以做到的,与因果律并不违背。此时的主要因素就是临欲命终时的猛烈忏悔和强烈的往生信心,更为重要的是依靠阿弥陀佛不可思议的大愿力,这二者缺一不可。若无十足信心和迫切愿望,要感召阿弥陀佛的接引也是很困难的事情。而作为学佛之人,更不要抱着这样的妄想:平时不用功修行,仅想依靠临终十念往生净土。这样的想法只会自误。切记!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