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戏开发本身有什么因果?
(2008-11-02 08:19:45)
标签:
希热多吉居士杂谈 |
网友rivr给我发来一封电子邮件,他说:
居士,你好
匿名人士,rivr
2008-10-31
首先先给rivr网友说一声对不起,我昨晚很晚才回到家,因此迟复为歉。另外随着岁末的来临,我的琐事也逐步多了起来,网友们每天的来信逐步增多,如果有迟复的情况出现,请大家务必谅解。谢谢大家!合十
一年多前,我写过一篇短文《政府应对电脑游戏立法限制》,这篇短文是我当时的一些想法。最近新浪在博客里加挂了一些休闲游戏,我和一些博友也在闲暇的时候玩这些游戏,其中“抢车位”游戏是我们比较喜欢的。我和一些博友说,我们通过这个游戏来看看自己的心态,并且用这个游戏来锻炼我们的布施。因为这个游戏设置有把自己的车送给别人的功能。不过从奥拓到宾利40款不同价位的车,却确实让我们心痒,这款游戏可以满足我们在虚拟世界的幻想——拥有世界最顶级的十款名车。
游戏的设计者还比较“人道”,每天我花在这个游戏上面的时间也就是十分钟左右,因为它需要自然时间的积累才能进行下一步的操作。所以不会产生“沉溺”的现象。
一些大型的对抗游戏,我至今仍然持反对态度,因为我个人认为,从总体上来说这些大型游戏弊大于利,一是它浪费了无数人宝贵的时间和生命,二是它是很多青少年犯罪行为的一个诱因。我们从媒体的报道上已经看过太多的关于这类案件的报道了,从偷盗、抢劫、斗殴、强奸到杀人,很多案件的起因就是因为网络游戏。那么这些案件和游戏开发人员没有一点关联吗?我个人的看法:未必。事实上,很多青少年归案后,也都把自己的犯罪行为归咎于游戏,至少从一个角度来看,这是有因果的,那就是这些青少年因为自己的违法犯罪行为而面临刑事惩罚,同时他们的内心对游戏及游戏的设计者产生了嗔恨。甚至对网吧的老板都会有嗔恨的心理。只是这些情况不被我们关注罢了。但是不关注不等于它不存在。所以我非常赞赏您在择业前的审慎思考,尤其能够从佛法的角度去思考因果,这是我要向您学习的地方。
关于物质是否会产生人类欲望的问题,我们也需要辩证的去看这个问题。佛教是最讲辩证法的,任何事情都有好的一面,也有不好的一面。欲望是一种心态,对于我们来说,宾利是遥不可及的名车,但是奥拓是任何人都可以获得的代步工具,因为它便宜。商品化社会的一个特点是,生产和销售能被大多数人购买得起的商品。我们可以注意到,目前我们人类社会所生产的东西,绝大多数都是为了满足我们的眼耳鼻舌身的需求,这些需求其实都是感官上的需求。我们每天忙忙碌碌,就是为这几样服务的。我们都是这几样的奴隶。
如果有一天我们能做到五蕴皆空,不再是这几样的奴隶了,那么我们就做回了自己的主人,那样就获得自在了。物质本身是中立的,我们最初看一件东西,不产生任何意识的时候,它就是一件东西,我们没有关于它的名称、颜色、用途、价格等等的概念。而在念念相续的过程中(因为人实在是太聪明了,妄念也太多了),我们的分别心开始将这件东西的特质逐一区分出来:噢,这是一辆宾利--银色的--这是一辆人们公认的名车--而且是跑车--拉风最爽--如果我开着它再带一个美女,回头率一定高--这个车可能需要花费我、10年、20年也可能50年的工资--保养--停放--保险--防盗......我们会发现从一辆客观存在的(甚至是中立的)车,我们可以联想出无数的念头,每一个人的念头都是不同的。我们被这些念头所折磨,甚至当我们离开这辆车后,这些念头仍然在折磨我们,诱惑我们。这些就是烦恼。
顺着这样的思路,我们去思维每一天的每件事情,去观察我们的心念,我们会发现事实上我们每天都被大量的烦恼所包围,真正的自在和快乐的时间很少。因此,物质极大丰富是否会给我们带来真正的快乐、长远的快乐甚至是永久的快乐,需要我们去思考。
从一个修行者的角度,我们需要时刻提醒自己的是:我们所做的任何事情,都应该是不以伤害别人为前提的。以上是我个人的一点粗鄙的浅见,供您参考!祝您吉祥!合十
前一篇:老大最近比较忙
后一篇:请帮助救助白血病患儿高卉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