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白玛多吉师兄一篇好文:
有时候在跟一些对佛法很感兴趣的朋友讨论佛教的时候,他们总是对佛教里面的皈依仪式、开光仪式、拜佛、烧香这些比较形式化的东西产生疑惑,一些对佛学有过研究的人甚至认为这些都是学佛的累赘,是佛法的副产品,可以抛弃掉。从我自己的观点来看,这些确实不是成佛的重点,但是这些非重点的形式化东西还是非常重要的。
大乘佛法讲究普度众生,既然是普度众生,这涉及的面就非常的广,我们都学过木桶效应,一个木桶能装多少水,取决于最短的那块桶板,只有把最短的桶板搞定,水才能装的多。因此佛门为了能普度更多的众生就设定了看似很形式化的方便法门,这样可以让学佛的门槛不要太高,以免断掉了众生解脱的慧命,只有把最刚强难化的众生都度进佛门,娑婆世界才能变成佛的净土。所以佛门还用音乐、舞蹈这些大家喜欢的娱乐形式来吸引众生与佛门结缘,这些都是佛菩萨的苦心啊。
其实看似形式化的东西一样有很多密意在里面,整个佛教讲授的全部都是心法,以究竟的角度来说,心法是无法用语言、文字和一切外在的东西来传授,以心印心才是最究竟的,但是这样的方法有几人能明白,还有几人能去学佛呢?即使是禅宗标榜不立文字,教外别传,但是禅宗却仍然学习金刚经、六祖坛经,而且祖师大德还留下了无数的公案,禅宗面对的是最上等的根器尚且需要借助文字、语言、参话头起疑情这些方法来引导况且其他的法门呢。
以皈依和开光为例:皈依看似是形式化的东西,但是真正的皈依并不取决于皈依仪式,真正的皈依必须是从内心中完全的皈依三宝,这才是皈依的意义所在,没有这个心的改变参加皈依仪式也是枉然,所以我们也看到有些皈依了佛教的人后来又改信其他宗教或者是放弃了信仰就是他们注重了形式而忽略了实质。皈依是宣誓,也是一种开学仪式,从皈依那一刻起,你就是一个佛门弟子,佛陀是校长,佛法是教材,僧宝是老师,只皈依不学佛,等于是参加了开学典礼而不去上课一样,皈依还有什么意义呢。
开光也是一直被很多人误解,很多人认为开光就是请法师作个开光仪式,这个佛像就变得很“灵验”了,这完全是笑谈,如果是这样,你还拜佛像干嘛,拜那个法师不就好了吗?开光的意义在于借开光的仪式,以佛像的庄严法相来开启我们这些愚痴众生本来具足的智慧之光,佛像经过开光之后是具有一定加持力的,但是要得到加持也需要我们能与之相应,就好像你要沐浴阳光也需要站到阳光照得到的地方才行,你躲在深宅里面关着窗户怎么可能得到阳光的照耀呢,佛力加持一直在,但是心门紧锁,能得到佛力加持才是怪事。
佛门看似形式的东西都有很深的密意在里面,应该去了解一些内在的意义,不仅可以打消我们的顾虑,也可以让我们尽快的与佛法结缘。比如现在还有寺院的形式在,我们就知道佛法还驻世,有佛像这个形式在,我们就能以此庄严法相肃穆自己骄逸散乱的心。供养明灯也是形式,但是供灯犹如在愚痴黑暗之中的有佛法明灯的指引,并因此点亮我们自性的光明。
当我们修学佛法到了另一个层次的时候,我们就会知道这些形式化的东西并不能导致我们最终解脱,在修行中它们属于非重点的那一部分,不究竟的那一部分,但是并不能代表他们就是不重要的部分,好像我们要到达某个目的地,在到达目的之前,你走的路也好、桥也好,坐的车、船、飞机也好,都是帮助你到达目的的方式之一,没有这些助缘你可能永远到不了目的地,因为它们不是你学佛的最终目的,这些形式都在指引你需要去的目的地是自己的内心,明了自己心性的奥秘并因此让自己和他人一起得到解脱才是我们的最终目的。
前一篇:寻佛启示
后一篇:挖一口属于自己的井——痴僧明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