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本转专,如何才能避免变相放水
(2017-08-02 10:02:35)
华中科技大学前不久出台一项政策,规定该校“普通本科生学业成绩未达到学校要求受学籍警示处理,或因其他原因不能坚持正常学习的,可申请转入专科学习,达到专科毕业要求后,按专科毕业。”这项政策出台后,舆论多有好评,很多人都强调这一政策体现了大学在学生管理上的“人性温度”,也有人指出这一制度的出台,对于在校学生,是一种有力的督促和警示。
的确,不管大学还是中小学,一个学生不能正常毕业,对学生本人,都是一件很严重的事情,学校当然不可漫不经心,更何况年轻学子可塑性强,学校轻易放弃教育之责,把学生以劝退、开除等形式推向社会,很多时候,往往失之草率。因此,从这种意义上说,华中科大面对规定学制期限内不能完成学业的本科提供一项救济措施,不至于让一个学生在几年后学历资质上一无所获,学校爱护学生的初心是非常可贵的,而且作为一种制度建设,也颇有探索意义,值得关注。
不过,作为我国高等教育体系中一个组成部分,大学专科教育是以培养技术型人才为主要目标。即大学专科的目标是实用化,是在完全中等教育的基础上培养出一批具有大学知识,而又有一定专业技术和技能的人才,其知识的讲授是以能用为度,实用为本。
因此,专科教育应该秉承有别于本科教育的独特办学理念,遵循独特的办学规律,培养与本科教学迥乎不同的专业人才。所以,从学历层次看,专科固然低于本科,但是,如果由此认为,专科就是培养质量次于本科的大学教育,那也是对专科教育莫大的误解。因此,高校把本科生中不能成绩未达到学校要求的学生转为专科,固然也提出了相应的学分要求,但是,这是否真正意义上符合专科教育的培养宗旨,这样的学生,是否真正达到专科人才毕业标准,这个问题,恐怕容有讨论的空间。
笔者在高校工作多年,其间辗东西部好几所学校,对高校生态略有了解。其实,无论对于哪个学校,每年面对数量不等不能正常毕业的学生,学院和学校领导,都有巨大的压力,一方面面对自己的学生,都有不忍之心,另一方面,也怕严格执行政策,会引起一些学生反弹,做出过激行为,因此,每年学校在研究这一问题时,都会做出很多灵活变通。因此,在这一大背景下,
如果把“本科转专科”单纯作为一种学业救济措施,最终很可能也沦为变相放水。
因此,当高校推出“本科转专科”这样一项制度,相应的配套措施也应该跟上,对于有意愿转入专科学习的学生,应该遵循专科教育的培养规律,对这些学生有针对性进行一些实用性、技术性教育,真正培养一些“能用为度,实用为本”的专科人才,这是对社会负责、对学生负责,也是对学校声誉负责。
如果真能这样做,“本科转专科”这样制度,其意义可能就不仅仅是作为一项学业救济,而是拓宽高校培养多元化路径的有益探索。一考定终生,是我国高考制度的一大弊端,而且很多学生在高中毕业时,对专业偏好、未来择业意向等都相当盲目,包括一些考入985大学的本科生,他们经过一二年学习后发现,自己的志向就是成为一个“能用为度,实用为本”的专科人才,也完全有可能,学校给他们一个多元化选择的机会,未必是坏事。我国当下正处于社会转型过程之中,基层各行各业大量需要专科层次的实用化人才,这些年,在教育部门一些政策的引导下,高等教育中本科教育一哄而上盲目扩张,挤压了专科教育发展空间,我们如果能以此为契机,对我国高等教育发展战略进行反思,探讨进一步优化多层次高等教育格局的措施,其意义就远远超出某一学校某一政策的范围了。
前一篇:一个聪敏的研究为什么铩羽美国
后一篇:学术评价不宜自乱体系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