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谈到网络的时候,以前总喜欢说“一网打尽”,大家开始为报纸算命了,为电视算命了,最邪门的,还是有些专家学者说,网络时代,新闻工作者要化为泡沫了。(关于给报纸算命的所谓学术研究,最近好像又有些市场,但我懒得理了,这真是一个讨论得让人恶心的话题。)
其实,网络还真是挽救了许多濒临灭绝的人类文化,网络不是传统杀手啊!
比如,前些年电话刚刚普及那阵,许多人都说人们现在煲电话粥,不会写信了,还有报纸上发报道,写评论,就大学生不写家书忧心忧心忡忡,有的还说,现在大学生谈恋爱,都是打电话,不写情书了。(这话真够傻,人家写了情书还给你看啊!)但事实上,我觉得从1999年后,随着网络的大众化,电子邮件大规模地复兴了书信文化,现在,我们许多人恐怕几乎每天都要写信。当然,少了那附着在书信上多姿多彩的信笺、书法。但书信文化最本质的东西是复兴了。
从传播学的观点看,网络时代书信文化的复兴,最主要的原因是EmaiL大大降低了人们文字交往的费力程度。发封电子邮件,不用贴邮票,不用跑路,这要比以前发封信省力多了吧!
我不知道到2004年前,还有多少人在每天写日记?凡正我已是多年不写了。我深知道,天天坚持写日记,真不是一件容易做到的事情。但2005年,全民博客,据我的学生贺妮子说,她楼下卖镘头的大妈,也在博客了。博客,就是网络时代的一种日记而已。说网络复兴了日记文化,也不为过吧。
如果说电子邮件复兴书信文化,主要得益于人们写信费力程度的降低,那么,许多人持之以恒的博客,主要是“他人在场效应”起作用。博友时不时来看看,你十天半月的不更新,自己都觉得不好意思。
当然,也由于他人在场效应,博客不同于传统的日记,它的私密性是荡然无存了,但大家都知道,许多人的日记,并不是用来纪录隐私的。而我觉得喜欢用日记纪录隐私的人,他(或她)也不惮于在将隐私公之于众,与大家共同分享,大家看看流氓燕、木子美,她们对个人私生活的纪录,就具体程度而言,恐怕比我们许多人日记里写的,一点都不逊色吧。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