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海外中文教育识字关阅读写字早教育儿 |
分类: 海外中文教育 |
当然适合的中文阅读本身也可以促进识字学习的进一步巩固,增长孩子的学习兴趣。如果家长希望孩子能尽快开始中文阅读,也很容易。在保证识字教学的情况下,在家庭中补充白话文阅读资料,像童书绘本啦,开展一些亲子阅读。一般来讲(通过读经或其他学习方法)有一定识字量的儿童,几个月的时间中文阅读就可以上路。
所以我的建议是,父母能多讲儿童故事当然好。但是更重要的是一定要以各种方式让孩子尽快识字,海外中文教育相比国内教育大为紧迫的也是这一点。国内的孩子上学了再识字也不晚(有早教当然好,这就另说了),反正环境在那儿;而海外大环境是西文[1],一般西文都是拼音文字。拼音文字就是所谓“我手写我口”(不同语言的拼读规律程度不同,但是无妨,还是有规则的),这也就是说,一个孩子只要会说这种语言,那么他一旦上学掌握了简单的拼读方法,就可以在阅读上一通百通,一日千里,因为他能拼出来声音,他的头脑中就能反映出意思,除非他沒学过的词;所以海外华裔子弟的西文母语阅读一般都不成为问题;也因此那些非华裔的二代移民,像生活在德国的英国人后裔,生活在美国的法国人后裔等,只要他们从家庭处可以习得非当地的西文母语,英语或者法语等,都能相当容易地进行两种母语的阅读,就因为两者都是拼音文字,会说就易读,道理就在此;而中文呢,是象形文字,得一个字一个字的认,不认识就是不认识!干瞪眼啊。如果海外华裔儿童也等到上了学再认字,中文的学习速度大概是无法抗衡拼音母语阅读的神速进步的。而孩子一旦产生非常明显的拼音文字阅读倾向,后果就很严重了——中文学习就此将陷入被动境地甚至是恶性循环。
谈谈就我了解的海外华人子弟的相关情况。很多孩子从八九岁、十一二岁开始就不喜学习中文的原因,绝不是因为学习的内容本身太生涩难懂,而是因为他们汉字学习的速度太慢了、认字量太有限了,以致于根本无法进行有效的中文阅读,也没有养成中文阅读的习惯。而他们的西文因为有学校的规律学习,随着年纪的增长,正常地发展,到了十岁左右时,他们的西文阅读水平和中文阅读水平已经呈现出极大的差距。比如他们可以读西文语版的哈利波特和科普资料,可是中文阅读除了课文之外,还停留在小学一二年级的水平,甚至更差。阅读中文困难重重,即不认识字,不明白词的意思,没有足够的文化背景进行理解等等。既无乐趣又充满挫折感的经历令他们自然对中文学习越来越排斥。
http://s10/middle/483aa3d7g8436f0e99799&690
說了这么多,在下就是想指出在学龄前或者小学低年级突破识字关冲破海外中文教育瓶颈的关键所在,而没有认识到或者沒做到这一点正是绝大多数海外中文教育失败的原因。儿童学习汉字是有敏感期的,尤其汉字图画性的特点,是右脑学习的强项,因为擅长记忆图形的右脑在儿童期最为发达,这就决定了儿童期可以快速识字、轻松识字,这时让孩子认字,是得天时之利,辅以得当的方法,更是事半功倍。错过时机,又没有中文环境,则必将费力多而收效少!孩子的教育好比种地(田田妈语),要在恰当的时机开展。
我再借题发挥一下啊。我一直认为,只有把海外中文教育的主次分清,才能达到良性循环和可持续性发展,即首要重视诵读,诵读会让孩子保持良好的语感;通过诵读可以大量识字,进而正常开展现代文阅读;一个能读书且喜欢读中文书的孩子,想教他写字是容易的,想让他写越来越多的字也是可能的,因为他的生活中已经不能没有中文的了;也就是說,诵读教育可以促进写字教育;但是如果一味只强调写字,而忽视了孩子的诵读和识字,最后孩子学了十年还不乐于读中文书,一离开中文学校就不要指望他再拿起中文了,那么之前辛辛苦苦学写的字也就很快都还给老师了。
五岁三语宝宝春子朗读国内人教版小学六年级上册教材课本视频。第一次朗读此文,她有点感冒。呵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