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小小考一下亦舒老师的写作发祥地 中国学生周报

(2011-12-22 09:43:21)
标签:

杂谈

在你记忆中总会有本杂志/报纸是特别的,犹如初恋,难以忘怀。

对师太来说,应该有两家报纸是特别的,中国学生周报和明报。前者是她老人家出道的发祥地,小魔女初出茅庐即成偶像小作家,后者是她老人家人生第一份工作,自此一入江湖岁月催。

对好刊来说,好作者成群是基本条件,对好作者来说,遇到好杂志也是好风借力,能让理想起飞。

 

中国学生周报流传到现在,最有名的是影评版,一来香港本是电影城,二来电影圈的人比较多机会出来八卦闲扯,当然人家影评版编得好看也肯定是事实,有口皆碑到现在。

诗歌版也不弱,前面八过的蔡先生当时掌管诗歌版,蔡诗人自己现在也成大佬一名。

影评版还有亦舒老师频频在小说提“拍女人最好看”的杨凡,当年是作者,新进摄影师,现在是导演。说到导演来看一段没头脑的访问:

“我大概是在一九六四年开始认识《中国学生周报》的。我很喜欢里面的文章,特别是那些哲学性和艺术性的作品。这是一份很有文化气息的报章,很有朝气、有创意,又有亲切感。记得我写第一篇文章登在《中国学生周报》的时候,我还在念中三。那篇文章,叫做《杀狗记》。 ”

此位中三学生一见文章发表,兴奋地跳起来,多年不忘,成名后还特地提起,哦,他的名字叫做吴宇森。

吴大导的某些简介中还有一个身份"曾是中国学生周报话剧社成员",话剧也,不知道他老人家有无演过四凤。

 

周报作者还有西西女士,漫画家黄玉郎,阵容豪华不,你告诉我。

 

另外,翻翻名人简历“黄霑12岁时便开始向香港著名的学生刊物《中国学生周报》投稿”“李碧华中学时代便向《中国学生周报》投稿”,搞得八卦之人心里毛毛,到底发表了没有啊亲们?

 

当然,有一个人发表了作品并一路高歌猛进,一写写了五十年,从玫瑰丹薇写到蜜糖奶油,替天使爱我们吻我们温暖我们点醒我们再雷我们,我们这些读者还死性不改始终追随她老,皆因少年时一颗寂寞的心早早交给她老保存,尚未收回。——你知道她是谁。

 

周报上有诗有字还不够,当然还要有画,其中一位画家跟小魔女相爱,结婚又离婚,小说中每有国画西洋画方面的东鳞西爪,都提醒我们,这是证据,爱情真的发生过。

 

虽然之后各奔东西,绝口不提。

 

________________

选自 忽而今夏 作者 亦舒

 

  娟子开一辆小小 日 本 房车,才转弯,就听见一阵喇叭声。丹青转头看,是那一对年轻情侣,开着红色开蓬小跑车追上来,向她挥手。
  小丹笑问:“那辆古董车从什么地方寻来?”
  阿姨惆怅的说:“当时我们约会男孩子的时候,就是坐这种跑车,没想到此刻成为古董。”
  丹青转过头来,“那时你多大呢。”
  “十七岁。”
  她的眼睛看向前方,嘴边有一丝微笑,丹青知道她想起了旧事。
  丹青说:“六十年代最具代表性,从书本看来,生活好象十分刺激:反战、大麻、希僻士、披头四、喇叭裤、校园战争,流行同居。”
  娟子啼笑皆非,“我不知道你对历史文物有兴趣。”
  “在六十年代成长,感觉如何?”
  “你也想访问我?”
  丹青笑。
  “为什么不去问令堂令尊?”
  “他们哪有空同我说话。”声音里有真实的悲哀。
  倒不是为赋新诗强说愁的。
  娟子不忍,“问我吧,问我吧。”
  丹青的情绪又恢复过来,“那时候你生活放不放荡?”
  “去你的!”
  “不是已经发明了避孕药吗?”
  娟子狠狠瞪了小女孩一眼。
  她们停好车子,走进越南饭店,丹青仍然喋喋不休。
  叫了一壶香片,一大碟炒蚬,两姨甥热热闹闹吃将起来。
  丹青又问:“当时你们做些什么?”
  “蹲在山洞里茹毛饮血。”
  “阿姨,说真的。”
  娟子呷一口茶,回忆说:“看新浪潮电影,读存在主义小说,替小孩子补习,投稿到中国学生周报。”
  丹青疑惑,“听上去不十分刺激。”
  “而且,我们都比较笨,现在这一代才精灵通透呢。”
  “笨?”
  “譬如说,相信有真爱这回事。”
  丹青含着一口茶,闻言忍不住嗤一声笑出来,差些没呛死,剧烈咳嗽。
  娟子也笑了。
  丹青掩住嘴,半晌作不了声,待回过气来,才频频道歉。
  “后来呢?”
  “后来,后来日复一日,月复一月,年复一年,老了。”
  丹青不解,“但是,一定有值得纪念的事情发生过。”
  “不值一晒。”
  丹青遗憾的说:“妈妈也是这样,不肯透露,坚守秘密。”
  “小丹,许多事,过去就让它过去,多说无益。”
  “是因为苦涩吗?”
  “要什么甜品?”娟子如此结束这次谈话。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