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年前因为要写一篇文章一个人,我陷入了“激情创作”中,因为我被他演的角色深深打动了。于是,用心看他的戏,看他的相关资料,然后用心构思用心去写。不是说写别人“不用心”,只是,有时跟被采访的人太过熟悉,而且之前有过多次对话,再去写,似乎就少了第一次的那种冲动。
而这次我要写的人,我对他的以前不熟悉,他的许多故事都让我有探询的欲望,更主要的是他这个人和他演的那个角色都非常耐人寻味。
没想到,我的文章还没有发表前,我的同事们就已读出了我的“用心”。记得,那天一大早我就爬起来,全神贯注地坐在电脑前,因为之前的构思时间很长,写作只是通过文字把构思体现出来,所以写的过程很顺利。下午四点半左右,终于完成了7000多字的稿件,传到报社。
之后,又马不停蹄地赶到报社做版。刚进办公室,就听见著名的“物质狂”小D同事笑着说:“正在看你写的稿子呢,心血之作啊!呵呵!”据她说,首先接收到我的稿件的编辑小L同学就已经感慨我怎么写了这么多“热情洋溢”的字儿。
连续两天,我都坐在美编的旁边看他做版,尽量让图文并茂。并不时对文章的细节做些修改。文章经常改动是让做版的人很烦的一件事,但在我的一句“请原谅我的用心”后,他们都笑笑,不厌其烦地帮忙改。
我们的校对小N同学是个少言寡语的男生,平时看稿件时特别仔细,几乎把头都埋在纸样上。作为第一读者,我想他是最有发言权的。
于是,我问他:“小N,你觉得这篇文章写得还行吗?”
看人家没有马上回答,方觉得这样问有些不妥,即使“不行”,人家也不好意思直说啊!
接着改问:“你觉得这篇文章是不是要比我以前写的丰富些?”
看到的还是小N疑惑的眼神。
索性,直接点问:“我的意思是说你能看出我为热情去写跟为工作去写有什么不同吗?”
哎呀,什么呀!我自己都被绕进入去了。不过,小N却回过味来:“我觉得写的挺好的。”
一旁听我们对话的负责文化版的Q同事憋不住笑了。我也笑了,突然觉得自己有点“欺负老实孩子的感觉”。呵呵!
那天晚上十点,文字、版式最终定稿。快言快语的物质狂D又笑:“真是不一样啊,还在弄呢,都两天了!”
说以上这些,是想表达我的一点感慨:“用心”的感觉真的很好,亦即“辛苦并温暖着!”很多人也许几十年都干着一种类型的工作,很容易因为机械重复或驾轻就熟而缺乏激情。即使是记者,经常面对不同的人,但有时也会有“审美疲劳”的时候,不免会“为工作而工作”。我一直倡导做记者一定要有热情和激情,它甚至比能写一手漂亮的文章更可贵,前者是态度,态度决定一切。一个有激情的人,不仅能感染周边的人,让工作的过程充满情趣,也会让自己的生活充满阳光。过去的半个月,我就是在这样的心境中度过的。
所以说呢(怎么有点许三多的口吻),遭遇激情,可以给繁复单调的工作和生活带来新鲜的灵感和刺激,是一种必要的“充电”。
最让我欣慰的是,我的“激情”和“用心”被很多人都“读”了出来。杂志出版后,我的好朋友、非常有品位的,也是当初力荐我采访这个人的W女士发短信给我:“深厚的理解和温暖的文字……君心似我心,江中月深情。”
“姐妹淘”L说:“他太有面子了,能在开年就经历了你一次这么富有激情的创作……相信2008年你一定会‘万福’的!(韩剧《我的女孩》常用的祝福语。)”
接收到我“用心”的还有他的影迷。我看到了你们在博客中热情洋溢的留言和祝福,谢谢你们!知道吗?我的热情和用心也是缘于你们的真诚,你们对他毫不保留、不计回报的爱深深触动了我,我愿意继续为你们呈现更真实更丰富的他。
当然,我的“用心”也被“千里之外”的他看到了,并送来了千里之外的祝福和问候。“渴望温暖也渴望给予温暖”,这是他说的。
今天是上班的第一天,我又呈现了一篇心血之作,对章子怡的近万字的专访。她应该是这十年我采访次数最多的一个人,很欣慰对她的第N次采访,我又有了第一次的激情。
感谢“他”让我遭遇激情,希望我的激情永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