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一节“心中无底”的探究课--工读学校放牛班2013届初三远征式教育故事之三

(2014-04-09 11:12:01)
标签:

工读学校

放牛班

探究课

远征式

心中无底

初一同学的“我要去台湾”的主题梦想已经被传得纷纷扬扬,话说他们还有两年时间的充分准备,有足够的时间探究和实践。可是对我们仅有一年时间就要毕业的初二学生来说,我们究竟有什么样的主题和愿景呢?

“让他们自己去讨论呗……”副班主任晖老师的提醒,顿时让我眼睛一亮,我们不是要让学生自己设计自己的探究课堂吗?这岂不是很好的机会?

http://s1/mw690/001k03o1gy6HXWP9VfOa0&690
     “一不做,二不休”,我,晖老师和语文小纯老师,一番忙碌,探究课的雏形出现了……。第二教室,我们搬空了桌椅,三个老师,十六个学生围成一圈,席地而坐,唯一的教具是几只笔和几张空白的白纸,讨论就这样开始了……

“大家还记得上学期末,初一同学提出的两年内要完成的主题梦想?那我们怎么想的呢?”我试着问。

“他们要去台湾”几乎是异口同声。

“我们也想去”部分学生轻声嘀咕着

“可是我们只有一年时间,去台湾要有很多事情去准备,”我解释道

“那我们可以去一个近一点的地方嘛,或者说靠近台湾的地方”小喆同学嚷嚷着。

“这是个好主意,可是大家了解台湾附近的地理风貌吗?”我故意打岔着

“老师,我们能不能去电脑上查询一下台湾的地理风貌,顺便看一下和台湾比较接近的城市?”

“当然可以”我满口答应。话音刚落,晖老师就带着两个学生去查询资料,没过几分钟,三张带有台湾地理风貌的地图被打印并呈现在同学们的眼前,同学们分组观察并讨论着。

“大家看了台湾的地图,能不能告诉我,我们究竟可以去哪里?”我又开始了提问

“我们这一组看了地图,觉得厦门的气候环境应该和台湾比较接近,我们提议去厦门完成我们的远征式拓展活动”第一组的小鑫率先分享他们的讨论结果。

“去厦门,可能吗?但是对于厦门,我们并不是很了解,我们要做些什么呢?”另一组的代表小玮带着迟疑分享着。

“去厦门尽管可能有很多事情要做,但是我们有信心能完成这个梦想,我们现在就着手开始准备…… ”第三组的小东和组员们将他们的信心展露无遗。

 “同学们提出的这个主题设想很好,我建议大家回去思考一下,去厦门可能吗?前提是什么?要去厦门,需要解决什么样的问题,可能会出现什么样的问题?我们又该怎么去解决呢?”我恨不得一口气把所有的问题都抛给同学们。

“我们要去厦门”的远征式梦想渐渐浮出水面,可能不可能,只有两种答案!接下来我们应该怎么做?

第一次探究课就这样“心中无底”地被结束了,但是同学们的积极思考和热烈讨论给我带来了无比动力,我期待着下一次更为激烈的“探究”。

同时,我也记下了自己的反思和学生的反馈……

实录如下:

1、    这是第一节探究课 (体验式学习课),心中没底,但是从学生的积极性方面来看,总体不错,尤其是在讨论分享之前的游戏的过程中,学生的关注度很高,出乎我的意料,应该说单就关注度来评判,这节课是不错的。

2、    在引导讨论的过程中,我是没有经验的,只是凭平时上课的经验,学生很多提出的问题让你出乎意料(即使备课充分也是防不胜防),所以引导尤其重要,可以把这些问题巧妙衔接到学生讨论的焦点上去,自己记录的同时,要做个有心人,回去继续钻研,为下一节课做好铺垫。

3、    必须要做好学生所提出的问题、讨论的观点等的记录,因为这是原滋原味的,也是最宝贵的材料,同时做好视频记录,课后可以仔细查看,找出自己的不足,尤其是在上课过程中,引导语的正确使用,正确衔接,巧妙过度。

4、    我认为每一节课,可以让学生去发挥想象,自由讨论,但是很多共性的东西必需要罗列出来,至少最后要回到我的教学目标中涉及到的主题上来,继而能达到这节课的基本教学目标,或要解决的问题上来。

5、    这节课主题比较明确,就是游戏热身的同时,要结合游戏的内容和生活中的类似情形,让学生学会思考,学会发表观点、学会角色转换的思考……最终,在引出《我们要去厦门》的主题时,并能让学生了解台湾和厦门的地理位置和风土人情。

6、    学生的探究课感想反馈部分摘录:

(1)       厦门,我们面临一个经费和一个如何去的问题(学生小桂)

(2)       为了去厦门,我们应该把最好的一面给老师看(学生小桂)

(3)       我初步了解到了:探究课是要去发现问题,然后去思考,最后去实践(学生小勇)

(4)       我记得炳煌老师说过:你认为一件事情可能,也许真的有希望,而你认为一件事情不可能时,就真的不可能了!所以,我们要共同努力,为了去厦门,我们一起努力。(学生小仕)

(5)       这节课感觉很好,很放松,能让同学们在一起沟通,讨论,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增进同学的友谊(学生小玮)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