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着改变回到真实的世界--工读学校放牛班体验式课程故事之终结篇

标签:
工读学校放牛班体验教育廖炳煌教育 |
在炳煌老师的引导下,大家都沉浸在反思中,反思自己欠缺之处,反思自己的收获,反思自己还有什么能做的更好,短短三天留给大家的回忆似乎是无限的。可是回忆终究是回忆,学生有多少能真正把他作为生活的延续?
还来不及细想,就又跟随着炳煌老师的脚步,我们来到了室外—多功能厅前的空地处。地上有一个由几根绳子首位相系而连结成的一个圆,再仔细一看,这不是我们高空速降时用来保护的绳子么?!这又是什么新游戏呢?大家的脑海里顿时都打上了问号。
http://s6/bmiddle/4838a7fdg79d1a0f28c45&690“这个活动非常给力,但是这个活动很危险,所以各位请听我的指令。以后要做类似的活动,请各位一定要用这种合格的绳子,这个是你们做速降用的,我从奥地利进口的,这个绳子每个点可以受力3000公斤,所以请你不要用其他绳子。第二个,这个活动是二十八年前一群老外的培训师,来到中国,他看到我们的蒙古包,蒙古包里面有很多支柱,可他只靠一条绳子就连接在一起,所以他们回去了以后就发明了这个活动。这个活动的英文名称叫“YURT”,翻译应该是“蒙古包圈”,我暂时把他翻译成团体动力圈…”
团体动力圈,灵感的源泉来自于中国,听起来也是个很应景的名字。可是,我们的力量需要用到承重3000公斤的绳子吗?这一根小小的、不起眼的绳子,加上我们这么多人,真的会有这么神奇的力量吗?
跟着炳煌老师的指令,我们围成一个圈,将手中的绳子拉紧,脚往后退,当感到绳子已经无法再拉的更紧时,慢慢的拉着绳子,慢慢的蹲下来,然后慢慢的坐下来,保持绳子往身体方向拉紧。此时的我们,由于绳子的作用,已经围坐成一个标准的圆,手中的绳子也绷紧的犹如一个坚固的钢环。
“数到三的时候,请你们每个人感觉下,双手在你的正面绕圈,顺时针由左至右,记得不要前后,不要左右。各位,这个力量会很大。
请每个人待会感觉下,每个人只要一点点力量,整个绳圈就会动起来。而且,当绳圈动起来以后,各位你只要跟着动就好,感觉一下。”
这个力量会很大,每个人只要一点点力量,整个绳圈就会动起来…看着原本柔弱无骨的绳圈,此时已如开弓之箭,蓄势待发,猜测着这个力量是如何巨大与神奇,我们忐忑的等待着炳煌老师下一步的命令。
“听到三一起动,拉紧,记得正面,由左至右,顺时针,一,二,三…”
三的话音未落,绳子猛然开始晃动,感觉自己似乎还没准备好,绳子已经开始有规律的摆动起来,我所要做的,只是一起随着绳子的节奏顺时针晃动。伴着大家情不自禁的呼喝声:“一二---、一二---、一二---”绳子转动的越来越快,可是依旧保持着自己的节奏。这时,炳煌老师提出了个意外的要求:
“听到三的时候,反转回来---”
反转?承载了如此巨大力量的绳子正高速的顺时针旋转,数到三就反转?会那么容易吗?短短三秒的准备时间,不需要停顿,能够瞬间完成从正到反的转换吗?容不得我细想,大家已经数完了“一、二…”我深吸一口气,随着“三”声音的落下,奋力调整了手臂摆动的方向。想象中混乱、手足无措的场面居然没有出现,手中的绳子神奇般的又以原来的节奏和幅度逆时针在每个人面前摆动,并且没有任何停顿,没费多大力气,依旧是手随着绳子的摆动而摆动。恍惚间让我一时难以分清:究竟是我的力量使绳子摆动,还是绳子带动了我的手在晃动?
“各位同学,各位老师,你有没有感觉到:每个人只要一点点力量,整个绳圈就会动起来各位同意吗?而且,各位你们有没有发现?你只要跟着动就好?同意吗?
所以各位放牛班的老师、同学,你们只要将你们这两天感受到的,像是一家人一样,团结在一起。各位,每个人只要一点点力量,整个绳圈就会动起来。所以,当你有这样的经验之后。你只要有一群这样的伙伴,你随时可以再动起来,而且你有这样经验,你第二次幅度可以再大一点。再愿意感受下吗?”
眼前闪过三天来一幕幕令我感动的画面:小靖执着的尝试和羞涩的笑脸,小桀克服恐惧后兴奋的表情,小豪默默为“桌友们”服务的身影,小勇在反思中坚毅的眼神…每个人都在尽己所能改变,告别那个胆小、懦弱、自私的我,汇聚成一股强大的动力,引领着我们生活的绳圈永不止步…
有了之前的体验,这次的尝试更加驾轻就熟,伴随着“一二--、一二—”的口号,在顺时针和逆时针间的转换默契配合,没有一丝多余的动作、没有一个多余的停顿。这,也许就是一家人的感觉: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当我们心、人合一的时候,没有什么是我们所不能做到的。当我们每个人目标一致,朝着同一个方向努力,自信、团结,我们的力量就会变得很强大。这样的强大又会感染每一个成员,使我们有了更强大的前进动力。
“最后,请各位,把这个感觉带着,带回班级,学校。有一段话送给老师和同学,如果想要感觉安全无虞,去做你本来就会做的事,如果想要真正成长,就去挑战你能力的极限。特别是各位的同学,你想要成长,就要挑战你能力的极限,你必须克服很多过去的习惯,你必须忍住一些经常讲的话,或者一些不好的习惯。各位,如果你要做这些改变,你会暂时的失去安全感,你会有一些恐惧,害怕,不适应,不过后面还有一段话:所以....代表我们这三天的内容,代表我们大家一起互动的想法,更重要的是代表各位回学校以后,共同努力的方向。后面还有:当你不能确定你自己在做什么,最起码要知道自己在成长。所以我想邀请各位老师和同学,共同把握在学校三年共同成长的机会。”
这是三天来,我们听的最多的一席话。从回来之后学生的日记中发现:他们也早已了然于胸。三天的体验式课程,学生们用自己的行动证明了:我们不屑于“安全无虞”,尽管挑战能力极限会带来恐惧、害怕、不适应,可是我们还是愿意承受这些前进途中的磕绊,青春中的伤痛,因为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成长。
“老师们,请和孩子们坐一起,大家可以好好聊一聊。这个动作叫做回到真实世界。这三天是我们校长,学校老师,努力争取,教育局教育学院,很认真,努力的协助,请你们了解,这三天是我们特意设计出来的课程。这三天之后,我们要过三天、三个月,更真实的生活,陪伴你们的是各位老师,各位同学,这是更实在的日子。这中间,很多规矩和学校不一样,但是有很多可以学习的地方,有很多不可以回去实习的地方,因为这个环境和学校是不一样的。但我知道,学校老师是很愿意改变,很开放的,但是很多的规矩,为了你们的安全,很多的注意事项,还是要建立。当你们学会了这些规矩,就会给你们一些空间,让你们去发挥,但是在规矩里面,还是请各位要配合。所以待会在中午的时候,请你们和老师聊一聊:哪些规矩我们必须要遵守,哪些我们可以有一点点小改变,哪一些空间我们可以拥有的,因为我们要真实的回到学校,回到班级,回到你未来的日子。种子老师们,也做了很多努力,所以利用这个机会,先谢谢他们的努力。同学们也利用这个机会,谢谢学校老师的协助,甚至他们争取的这个机会,所以谢谢老师。当然,我们所有人也要谢谢同学们,你们这三天的配合,让我们可以平安的安全的完成这三天的课程,所以谢谢同学们的协助。”
三天的课程是如此短暂,却如此发人深省。每个人都沉浸其中,无论是学生,还是放牛班的老师,或者是种子老师,可是没有谁能阻止时间的脚步,该结束的还是要结束,该面对的还是要面对。三天里,我们有欢笑,有苦恼,有思考,有成长,我们收获很多,但是无论我们对于这次的体验式课程多么的留恋、多么的不舍,最终还是要回到原来的样子,按部就班,学习、工作、生活,平淡而又真实。唯一改变的就是曾在我们心头留下一丝淡淡的印记,这一抹印记,也许叫“自信”,也许叫“尊重”,也许叫“真诚”,又也许叫“团结”,随着每个人的体验的不同而不同,可是,他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改变。改变对生活的态度,改变对他人的态度,改变对自己的态度。这三天,就像是爱丽丝的仙境,愉快、短暂的有些不真实,可又确确实实的在体验中探索,在探索中不断的认识自我,不断的成长。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这三天的生活也许指引着未来的三个月、三年、甚至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