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公关小姐,请问你是天使还是魔鬼?

(2007-10-10 18:20:00)
标签:

产经/公司

公关小姐,请问你是天使还是魔鬼?

 
文/杨学涛
 

张小三,某杂志社广告业务员,负责广告销售;李小四,某知名品牌的品牌经理,负责媒体公关兼广告投放。

 

在杂志社,张小三是个有“节气”、有“洁癖”的人,他不大看不起那些靠送礼、给钱维护客户关系的人,也从未从广告单中贪过杂志社的一分钱,因此,他的每一个广告单都来得不容易,要不是杂志品牌过硬、方案写得让人拍案叫好,这个广告销售的工作,张小三恐怕是难以胜任的。

 

(话说回来,做广告销售不就是拼杂志、拼方案吗?什么时候改拼别的了?)

 

就拿李小四来说,张小三已经和李小四搭上线一年多,但所有往来皆属工作性质,张小三既没有送过LV或Burberry,也没有塞过人民币或美元,因此,两人始终算是泛泛之交,任何一个因素的影响,都有可能让两人的“关系”断线。

 

张小三对此不以为然:不就是一份工作吗,实在没必要去和不喜欢的人混成朋友。令他没有想到的是,如此清净寡淡的关系,果真经受不住风吹雨打,杂志社的一个同事,突然间横亘在了他们俩之间:

 

今年1月,李小四所在的公司有一款新产品上市,根据之前张小三的了解,这个新产品是该公司年度最重要的一个产品,媒体投放的预算一定不少。于是,张小三拨通了李小四的电话。

 

张小三:李总(给钱的人总是被尊称为“总”),你们的新产品已经上市了,一定需要媒体的报道支持吧。我这里给你做了一个软文方案,想问问你有没有时间,我们坐下来聊一聊,看双方能不能互相支持一下。

 

语气极其客气,像英国的服务员在询问客人要咖啡还是要茶。

 

李小四:你说的是软文吗?我们确实需要大量的软文支持,不过我已经和你们杂志社的编辑王小五联系过了,他已经答应给我发软文,版面还不少哦。

 

语气也极其客气,但在张小三的心中,这像是包工头在赶走前来讨要工资的民工。

不过,让张小三更为郁闷的还不是李小四的回绝,而是王小五的出现。不知道从何时开始,在时尚生活类刊物里,原本业务没有交叉的记者、编辑普遍地站在了广告人员的对立面,编辑和广告人员共同“服务”同一个客户的现象越来越多,情况也越来越复杂。

 

张小三事后打探到,李小四私底下给了王小五二千块钱作为“发稿费”,而自己拿给李小四的方案里,合同金额却是四万元整。做同一件事情,花费却如此大差距,难怪李小四要“弃暗投明”了。

 

但让张小三不明白的是,王小五的钱全是进了自己的腰包,杂志社所得为零;而如果自己的广告谈成了,那杂志社可以收入三万多块,为什么杂志社可以纵容这类损害杂志社利益的事情发生呢?

 

其实,杂志社并非意识不到此类现象的破坏性。对于杂志社而言,它的难度在于对编辑行为的监控,尤其是对于产品类杂志而言,收了发稿费写出来的稿件,与没收发稿费写出来的稿件,如果杂志社要求不是很高,如果主编等人不是功力深厚、并对该编辑私人操守了如指掌,否则可能真是无从辨别。

 

更难以掌控的是,如今的公关公司多如牛毛,他们与编辑、记者的联系极为密切,基本上站到了制高点的地位。一方面,他们为杂志社编辑工作提供了很多的方便,但另一方面,他们直接给编辑记者提供好处的做法,又在总体上损害了杂志社广告销售的大局。也就是说,他们忽而像天使,忽而又像是魔鬼,让你爱恨交织。

 

因此,如何让公关公司更好地为媒体服务、同时又把他们置于可控范围之内,已经成为摆在生活类、时尚类媒体面前的一个管理难题。

 

你知道的,天使与魔鬼之间,有时只隔着0.01公分,而媒体成就的高下,很多时候就在于这0.01公分的较量之中。

 

(1) 别掉进公关小姐的温柔乡里

 

是否经常被品牌邀请参与活动,是检验生活类媒体江湖地位的一个重要指标。尤其是对于尚在成长期内的媒体而言,能与成熟刊物共同参与活动是一件很“体面”的事情。

 

显然,能够为公关公司所知、被邀请出席活动,证明你的杂志已经进入了行业视野,并获得了初步的认可,但必须要保持清醒的一点是:公关公司邀请你,不过是他挣取公关服务费用的必经之路而已,千万别被公关公司卖了,还帮人数钱,边数还边说谢谢。

 

公关的“对口接待单位”是编辑部,总体而言,公关处于求人的地位,编辑处于被求的地位,因此,和公关小姐打交道,对于编辑来说是一件很惬意的事情。但越是简单“易做”的事情,就越需要多问一个为什么:公关瞧得起杂志,是因为杂志在市场上获得了认可吗?还是仅仅因为公关可以拿着这些便宜买来的版面去挣更多的钱?

 

所谓“瞧得起”或者“瞧不起”,只是一枚硬币的两面。就好比坊间流传的、有关《艺术人生》主持人朱军的著名段子:

 

在采访一位老艺术家的时候,朱军同志照例煽情,照例对老艺术家的艺术和人生表示了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敬仰,搞得老艺术家一度以为碰到了知心小弟弟,眼泪稀里哗啦地往下滚。

 

节目结束后,朱军同志在幕后发表感言:想不到这丫还挺配合,流了那么多眼泪,嘿嘿,嘻嘻,哈哈。

 

在这个段子中,老艺术家相当于记者、编辑,朱军同志相当于公关小姐,公关小姐需要编辑挤一点眼泪,以提高自己节目的收视率,这编辑顶不住公关小姐的美言,眼泪还真说挤就挤了,数量还不少,质量也很高。

 

所以,在为公关发稿的时候,编辑应该想到这样一个场景:公关小姐一边在表扬你的杂志办得好、你的稿子写得好,一边却在说:嘿,四万块钱的版面只花两千块钱就搞定了,我还以为丫会稍微矜持一下,想不到丫真配合,那么爽快就把杂志社给卖了。

 

这样的编辑和杂志,最被公关公司喜欢,因为他们有一副贱骨头,给钱就能“上”。但在骨子里,这样的编辑和杂志,又最被公关公司瞧不起,因为他们辱没了媒体的尊严,甘于当公关小姐的丫鬟。

 

当丫鬟也就罢了,居然要当公关小姐的丫鬟,那就属于不入流了。而报应就是,被公关青睐的杂志,一般都得不到广告客户的青睐,原本应入公账的广告费,转个弯就变成了公关费,流进了编辑记者的账,这样的杂志,你判断她的前途在哪里?


(2) 让公关为你服务

 

基于以上所陈述的弊端,杂志社应该变被动为主动:让公关为杂志社服务,而不是杂志社为公关服务。

 

追根溯源,弊端的产生通常是由于懒惰,当你根本没打算要把一篇报道做好而又担心“漏稿”的时候,最不用动脑筋的办法就是把公关的稿件拿过来抄一抄便了事,如此这般,便可把公关伺候得舒舒服服,以保证私人利益的源源不断。

 

但是,如果编辑稍微有一点追求,便不可能直接拿公关稿上版;出于公正性的考虑,也不会大篇幅报道单一品牌。如此,则需要花心思重新搜集资料,要去找那些可能对自己不算特别“好”的公关小姐帮忙,甚至有可能还要重新去采访、拍摄等。

 

如此自找苦吃,自然比不上直接发公关稿舒服,而且极有可能搞坏了与公关的关系,让工资、奖金之外的收入打了水漂。

 

不过,上帝树立的一个原则可供安慰:太容易做的事,往往漏洞百出,经不起推敲;成功的事业,必须付出常人懒于付出的辛苦。

 

诸位可以看到的是,软文充斥的杂志,基本上都是烂杂志;而成功的杂志,即便可以蒙混过读者,也对纯粹的软文保持相当的距离——哪怕是一个再简单不过的产品说明,他们也会动用相应的编辑技巧,把软文改得不像软文。

 

收了钱还能把软文做得好看,这才是态度。最可耻的结局莫过于:其实没从客户那里拿到一分钱,但出来的稿子却像是客户订做的一般。

 

以最高的稿子水准要求自己,缺什么,就让公关给你补什么,这才是一个高档生活类杂志该有的气势。这个事情很容易想到,关键还在于是否分得清大是大非,是否能扼杀掉暂时的个人利益,等待长远的杂志利益。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