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三十岁的奢侈品

(2007-10-10 18:27:27)
标签:

产经/公司

三十岁的奢侈品

 
文/杨学涛
 

9月底至10月初,我和《名牌报告》的同事们同在法国。我是应寰盛洋酒的邀请,前往干邑地区对人头马进行深度探访;我的同事则是应某法国公司的邀请,对Made in France的奢侈品牌及百货店进行全面报道。

 

和我同行的朋友,都是高端生活类杂志的主编、资深编辑或高级客户经理之类,是媒体行业里的佼佼者,同时也是媒体行业里的高收入人群。他们操办或供职的媒体在国内皆颇有名气,基本上也都是奢侈品客户的重点投放对象。

 

但毫不出奇的是,他们在日常生活里基本上都不是洋酒的消费者,相对于口味独特、价格较高、文化差异较大的洋酒而言,以二锅头和茅台为代表的国产烈酒,才是他们的首选。但个人的私人爱好和多年形成的习惯,并不妨碍他们体验异国的美酒佳肴,并用最漂亮的文字和图片将这些信息传播给国内的读者。

 

我也属于他们中的一员。最早喝的是白酒,一碗一碗地喝, 50度以下一律不沾;接下来开始喝被农村人称为“马尿”的啤酒,从最初的一杯就吐到如今的七瓶不倒,中间只经过了两年的时间,如今,啤酒成为我解暑的最好办法;再后来开始喝红酒,从最初的喝一斤倒掉九两,到如今的无酒不欢,也只经过了很短的时间,并从去年开始,热烈地爱上了白葡萄酒。

 

我坚定地认为,口味乃是检验一个人是否国际化的重要标准。单从这个角度来说,我应该属于能够迅速国际化的人群,因为在上大学之前,我的胃里只接受过云南菜的熏陶,但对于其它口味的菜(尤其是酒),从抗拒到尝试到接受再到喜好,中间的变化速度可谓惊人。

 

口味只是一个例子,其实我想说的是奢侈品这个东西。相信很多三十岁左右的人都和我一样,从小生长在农村,长大后出了省,出了国,便开始主动或被动地接受各种奢侈品的冲击,一觉醒来,便发现满大街都是跨着LV包包、围着Hermes丝巾、喝着波尔多红酒的人,似乎一夜之间,曾经一穷二白的人们一下子从温饱直接变成了富裕。

 

于是,30岁的人开始紧张起来:怎么感觉就我买不起这些东西啊?其实,紧张很正常,不过大可不必,仔细观察后你就会发现,其实消费奢侈品的人要么是40已出头,要么是20刚出头,30岁的人并不在多数。原因很简单:30岁的人在结婚生子的年龄正好赶上了房产价格屡创吉尼斯记录的年代,他们已经被自己的房子榨干了最后一枚硬币,都当了房奴、车奴了,哪里还有闲钱来买奢侈品?

 

40多岁的人,基本上不用为房子操心,20出头的人,则根本操心不了。单单落下这30人群,把身家性命都落在了那几十平方米的房子身上,或者是进修,或者是旅游,偏偏就冷落了奢侈品,变得连谈奢侈品本身都是一种奢侈。

 

显然,这里所说的都是男人。30岁的女人们尽可以一次买上N个LV、Prada、Gucci的包包,因为她们基本上不需要再花别的钱。每当这个时候,买不起LV拉杆箱的男人就可以阿Q一下了:我不是买不起,我只是把钱都用在为更多人类谋福利的伟大事业上去了。在这个事情上,我摆脱的只是LV的枷锁,获得的却是其它人类的自由与幸福!

 

不过,阿Q归阿Q,购买力的贫乏,并不妨碍我们对于奢侈品的欣赏。一辆近1000万的迈巴赫,我们是辛苦两辈子也买不起的,但走近了看一看、摸一摸,猛踩它两下油门,总还是可以的;一瓶1万多的洋酒,足够买30瓶茅台美酒,除非是要贿赂某些大人物,否则你也是断然不会买的,但这也不妨碍你看看它漂亮的水晶瓶,并留下N多指纹在上面。

 

我就在大家都在狂买LV的时候去了ZARA、H&M和C&A,在朋友们都大包小包往飞机上搬运的时候,我也大包小包地往飞机上搬运,唯一不同的是,我所有的东西加起来,还不及人家一个LV的钱包贵,你说我是聪明的消费者还是理智的消费者?

 

不过,碍于面子问题,我还是赶紧主动请缨,帮一个朋友拎过了她的LV手提袋,并直白地告诉她:拜托,我坐的可是法航的商务舱,多拿两个LV给我拎着,要不然不好意思上飞机了。这个C&A的包送给你,你可一定要收了。

 

朋友笑了,我也笑了。你看,只要有了平常心,自己是很容易应付自己的。

 

对于三十岁的人来说,这一点尤其重要。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